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学生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正文

喜讯!我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中再获新突破

作者:张奇责任编辑: 审核:来源:团委 日期时间:2022-04-20 15:54:27点击:

五彩“挑战杯”,多彩创新梦!近期,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四川省政府共同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暨“科创先行,强国有我”网络主题活动举办。哈尔滨理工大学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优秀组织奖,黑龙江省共4所高校获此殊荣,校团委张奇同志荣获优秀组织个人。本届竞赛全国累计有2500多所高校的2.2万件作品参赛,参赛高校和辐射学生数均创历史新高。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在主体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红色专项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创造了我校自参加“挑战杯”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我校于2020年9月启动本届竞赛的备赛工作,在学校党政领导与支持下,校团委、教务处与各学院联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项目选拔推荐;校团委发挥团组织服务力、保障力,从赛事伊始,围绕项目培育提升、材料完善细化、后勤服务保障,为参赛师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指导。校内选拔赛共吸引了来自全校的12个(含荣成校区)学院100余支队伍参加,参赛作品涵盖机械加工、材料类、电子信息类和社会调查类等诸多领域。经过院级选拔赛、校级决赛,省赛网评、决赛,国赛网评、终审决赛等各环节,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一种新型高效的松子壳生物质活性炭口罩》项目,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智能介入柔性针手术机器人》项目分获主体赛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用红色收藏传承红色基因》项目与《奋斗与奉献:当代大学生对北大荒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项目分获红色专项赛二等奖。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具有33年历史的“挑战杯”被称为国内大学生学术探索与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竞赛”,比赛始终致力于为有志青年学子搭建参与科技实践、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创能力的平台,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在科技强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哈尔滨理工大学将继续以“挑战杯”系列竞赛等双创龙头赛事为牵引,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将逐级竞赛过程变成生动广泛的科创育人实践课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引导广大学子矢志报国、投身科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团百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项目简介:

《一种新型高效的松子壳生物质活性炭口罩》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改善活性炭口罩的性能以及降低其定价,本团队研发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的活性炭材料对其进行替代。通过将红松子壳原料转化得到的活性炭用于口罩的研究和生产,可以形成一条新生产链,该产业链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也使得脱贫攻坚工作逐步取得成效,以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在实现变废为宝、带动贫困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防疫抗疫的目标。该成果具有两项核心技术:选用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的柔性螺旋输送式生物质循环供能连续热解炭化反应系统,将木质素含量高的红松子壳生物质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高品位的炭。

报送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赵晨希

团队成员:万睿洋、沈浩宇、郭名多

《智能介入柔性针手术机器人》

微创介入具有创伤小、疗效快、安全易行、并发症少等优点,备受当代医疗界的青睐,为了克服了刚性针存在的弊端,本团队设计了智能介入柔性针手术机器人,将机器人的高精度和灵巧操作能力与柔性针的可控性以及良好的柔性有机结合,通过对进给速度、自转速度和针尖的协调控制,可以实现柔性针变曲率的灵活的靶向穿刺,并结合穿刺状态的感知和导航控制,实现进针位置、姿态及穿刺轨迹实时精确的运动控制。本项目核心具有四项核心技术:采用斜尖柔性针进行穿刺;构建针-组织相互作用力-耦合变形模型结合针体坐标信息,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两种方式获得数据处理;通过医疗成像设备获取柔性针穿刺过程中的医学图像,实现实时状态感知;具有智能的实时路径规划功能,结合控制算法,提高穿刺精度。

报送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赵燕江、徐琳

团队成员:祁奇、车广金、邵国庆、张鹤、刘文伟、刘德强、侯卓辰、文超

《用红色收藏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民间“红色收藏馆”作为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通过调研发现,黑龙江省民间“红色收藏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保护方式专业性不够、社会共享度不高、学术合作交流不深等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与利用,从政府、高校、民间红色收藏组织等角度出发,促进黑龙江省民间“红色收藏馆”在发展中守正创新,是推动红色基因延续与传承的应有之义。

报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教师:郭佳男、贺艳彬

团队成员:王艺霏、赖振华、李丹妮、刘洪菲、李海媛、冯婷婷、邓永成

《奋斗与奉献:当代大学生对北大荒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北大荒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和发展于北大荒人开拓奋斗实践的北大荒精神,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在新时期更彰显了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调研报告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对省属高校大学生就对北大荒精神的了解等问题展开调研,通过数据反馈信息的深入分析,探讨大学生应如何传承与弘扬北大荒精神。

报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教师:陈迪男、袁晓波

团队成员:江伯元、高丹丹、杨慧东、鲁盈、苗卓然、金介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