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理工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人物 > 正文

【走基层】春耕夏耘 天道酬勤——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侧记

作者:张强责任编辑:于海洋 审核: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时间:2018-12-21 09:33:12点击:

走进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工学院)大楼,整洁、明亮的教学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而悬挂在前厅和楼梯两侧的学院文化展示,更是为全院师生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化工学院教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专业的理解,在院训“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激励下,从小事做起,潜心教书育人、精心科学研究、爱心培育人才,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学为本 承师问道

学院以专业工程认证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学院原院长孙晓君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深化教学改革,以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为载体,推动学院的学科内涵建设。她多次深入课堂和寝室,了解学生的需要与诉求。她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格、博爱的胸襟和踏实做事的榜样力量,无形地影响着学院的每一位师生。学生这样评价她:“有一种形象,叫和蔼可亲;有一种大爱,叫博施众济;有一种教育,叫毫无保留!”

副院长张桂玲带头进行教学改革,将“以赛促学、以用促学、案例教学、线上线下、课堂翻转、成果导向”等全新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到学院的育人过程中,全方位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使化工学院的教学工作走在学校的前列。

材料化学系原系主任李丽波,将生产一线的信息和实践知识渗透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主讲的“生活中的化学点滴”被选为黑龙江省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制药工程系主任纪红蕊,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周末为考研的学生补习,使一批学生被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高校录取。

中年骨干教师魏金枝,42岁开始用4年时间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在兼任班主任时,她创新地将“1234321”(即“1个目标,2个朋友,3个注意,4个不同,3个承诺,2个吃得,1个硕果”)的学生引导激励模式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次,魏金枝老师不小心跌了一跤,脚腕骨裂,医生叮嘱她要卧床三个月,但是魏老师刚能下床活动就恢复了上课。她家当时住在六楼,每天要拄拐上下楼,很是不便,她就把课尽量调得集中一些,出门一次就连着上两三节课,系里其他老师轮流接送魏老师上下班。课堂上,魏老师忍着疼痛跛着脚在讲台上拖来拖去,本来三个月就可以好的伤硬是拖了半年才得以痊愈。她多次荣获校“优秀主讲教师”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化工学院实验中心共有12名教师,其中10位是女教师。走进化工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室,一点感觉不到这是化学元素分解、裂变的场所。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实验室饱含了女教师独有的细腻情愫。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实验室教师经常早晨7点就赶到学校准备实验,而离开时已是满天星辰。颜婉茹作为年轻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率先在实验课程中引入了OTO教学模式,学生首先进行网络自主学习,通过收看操作及教师授课视频,完成实验预习及自我测试,自测合格,才能进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目前点击率已达到60000+。实验室改造后发现生锈的暖气片和排风机有碍观瞻,颜婉茹和闫作梅自掏腰包买来银粉,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对锈迹斑斑的暖气片和排风机用钢刷除锈和防腐处理后,把实验室的暖气片和排风机粉刷一新。李晓霞老师负责固定资产、仪器设备和药品库的管理,2017年5月-7月,她和丁为民老师戴着面具,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里清理三校合并时集中到化工学院药品库里的过期药品,打包了100多箱,使这些危废品得以安全转移,消除了安全隐患。2018年11月,天气冷得伸不出手,为了配合学校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库整改,她在没有暖气的药品库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位教师,实验报告批改率达到100%,学生实验课出勤率达到100%,体现了她们敬业爱岗、默默奉献的无私情怀。她们凭着对实验中心教学工作的积极思考,合理筹划、严格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确保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安全运行。

实验中心的工作井井有条,团队的工作热情高涨,所有实验教师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为原则,对学院教师和学生、研究生各种实验设施的需求,尽最大能力提供方便。实验中心先后获得了“先进党支部”、“巾帼标兵岗”、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6日和11月26日,校党委书记张洪涛和校长周宏力先后到学院视察调研时分别对实验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科研为重 奋袂向前

化工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科研平台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省级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绿色化工技术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为基础,对学院现有科研方向进行梳理与凝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注重“以特色科研打造科研特色”。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战略,构建绿色化学技术、清洁生产工艺及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平台。学院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副院长马慧媛带领的团队2次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学院还先后涌现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李丽波,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优秀科技人才由君、校“青年拔尖人才”庞海军、校“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张凤鸣以及优秀青年教师谭立超等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学院以项目为龙头,提升学院整体科研实力。每年精心组织和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各级高级别科研项目,从选题到论证、从形式到内容进行认真把关。2013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经费达798万元。同时还承担了数十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纵向科研经费达1526万元。发表SCI论文187篇,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院坚持以横向课题的研究带动校企合作,近两年转化的代表性项目包括刘波教授带领的绿色化工技术团队开发的“2,4-二枯基酚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西洋参降低农药残留工业化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创造产值3.6亿多元,利税达6000多万元。此外,绿色化工技术团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如高立体选择性合成反应、不对称氢化、电化学氯化等技术领域系统地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团队近几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多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工业化应用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管理为先 务实求臻

化工学院党委面对新形势,探索新思路。以创新优化教育培养方式为载体,建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同时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青年教师张凤鸣在国际化学领域顶尖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之后,学院党委在材料化学系率先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张凤鸣主持的“双带头人”工作室。工作室组建以来,党支部形成了党员教师带头吃苦,带头奉献的良好氛围。

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支部党员教师总是冲在第一线。支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全员参与教改课题研究,论文成果丰富。支部党员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每年人均4篇左右,党支部12人有6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部获得2017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先进党支部”称号。工作室负责人荣获2018年度“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学院先后荣获哈尔滨理工大学“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五一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育人为魂 润物无声

化工学院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潜心探寻,在科研中奋力前行,在育人中更是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情怀为莘莘学子铺平了成长之路。

以赛促学,甘为人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全国高校化工类专业的重要赛事,分为省赛、区赛、国赛三个赛段层层筛选。2018年化工设计大赛共有来自7大赛区的200多所高校的1000多支队伍完成并提交作品。学校选派化工学院的4支代表队报名参赛,是学院参与该项赛事以来参赛队数量最多的一次。经校内选拔,由“硫然而生”和“V-breaker”两支队伍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在随后的省赛和东北赛区赛中,“硫然而生”队连续获得特等奖,挺进全国总决赛,并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这是学院学生连续五次获得国赛一等奖、6个国赛二等奖。看到这些骄人的成绩,有人曾经问过指导教师,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能和“985”“211”的学生站上同一个领奖台,他们的回答是,一流高校更多的是拼学生能力,而我们不仅拼学生,更是拼老师们的责任心和准备赛事过程中一点一滴的陪伴。

授业解惑 传递爱心

化工系教师兼新生班主任裴蕾,培养出一批批学霸班级、学霸寝室、学霸个人。她带过的班级无1人降级,学生浮建军获得校“儒苑英才”奖学金,化工11-2班的考研率高达41%,录取的学校有中科院化物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985”院校。

实验中心主任张艳,不仅要负责全院实验教学的运行和管理,还要时刻绷紧实验室安全这根弦。实验课堂上,她保质保量地带好每个实验,学生的实验课出勤率达到100%,实验报告批改率100%。学生在本上给她的留言写道:“非常幸运有您孜孜不倦的教导,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您严谨认真的做人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环境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李芬,35岁被评为正教授,其对“恶臭气体治理”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她舍小家顾大家,将幼小的孩子托付给母亲与丈夫,全身心投入党建、教学与科研工作。她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关心大家,使环境系工作氛围愉快、和谐,环境系多次获得校“优秀党支部”、校“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青年骨干教师董晶颢,妊娠期间坚持授课,直到9个月临产才肯休假。孩子出生后,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她父母拿着课表按照时间把孩子带到学校来哺乳。同事和学生都笑称她女儿是哈理工“最小的大学生”。在学院全体女教师身上,也同样体现着如溪流般的脉脉温情、执着笃定的前行力量以及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对教育事业和莘莘学子的无限热爱。

两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岳鹏、樊少辉、李博仑、刘艳琦、万鹏5名同学在牛古丹和车成彬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室已经用了20年之久的原有实验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制作,学生在自制设备期间,通过亲自设计、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新制作的实验设备克服了招标采购周期长、费用高的弊端,丰富了实验内容,使实验设备更接近生产实践,为学校节省了大批经费。

丹心一片注讲坛,素笺淡墨写人生。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出现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宣传我,别的老师比我做得更好,作为教师这是我应该做的”。化工学院人以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在攀登学术高峰的道路上不徘徊、无怨言,在教学科研的工作中毫无倦怠。他们用勤奋的学习夯实基础,用顽强的毅力兼顾各方,用高尚的言行引领发展,用博大的胸怀笑迎挑战。“黑发银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他们以实际行动所取得的成绩为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工程专业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化工学院女教师全家福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