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跟学术前沿、促进学际交流、拓宽师生视野,自动化学院邀请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医疗器械常务副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精通脑科学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长明副教授,于11月19日下午,做了主题为“从神经电生理到脑电大模型:脑机接口现状与发展”的学术报告。自动化学院相关教师以及硕博研究生等50余人线上参会,报告会由程晨晨老师主持。
在报告会上,王长明副教授系统梳理了脑机接口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体系构建的发展脉络。他结合典型脑机接口案例,深入解析了当前任务范式所涉及的核心原理与机制,并围绕器件、算法等关键技术环节展开探讨。在器件层面,详细评述了脑机接口产品中所用的放大器、传感器、电极及VR设备的发展现状;在算法层面,重点剖析了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模型构建及其生物学可解释性方面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此外,他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需求,聚焦血管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睡眠与精神康复的脑机接口技术,以及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脑机接口技术,清晰呈现了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转化中的前景与挑战。本次学术报告会在轻松、友好、热烈地氛围中进行。


专家简介:王长明,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医疗器械常务副主席,精通脑科学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致力于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针对老年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患者开展闭环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功能评估和重建工作,构建患者动态脑电网络连接模型并开展闭环交流神经调控临床研究,同时负责神经外科功能病区癫痫和老年认知障碍、脑血管病患者术前认知功能评估、神经电生理评估和术后心理治疗与康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F01、H1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普专项、北京市卫健委首发专项、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项目等课题9项,在Science Bulletin、Innovation Medicine、Alzheimer and Dementia、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Brain-computer Interfaces、Frontiers in Psychology/Human Neuroscience/Psychiatry、Current B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编人卫、北医等规划教材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