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院处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处动态 > 正文

【聚焦党代会 卓越向百年】理学院:大珩精神映理学 寻优勇进再出发

作者:理学院责任编辑: 审核:来源:理学院 日期时间:2021-11-29 10:50:20点击:

理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大珩精神”为引领,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乘学校改革发展之东风,凝心聚力谋发展,构建工作新格局,开拓创新绘蓝图。

一、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党建基础,为学院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院党委始终把提升办学活力作为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用多种方式抓好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教育和传播。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学院党委成功召开党员大会,完成了院党委换届工作。按照“双带头人”的标准配齐了教工党支部书记,4位教工党支部书记全部为博士、骨干教师,并且全部由系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生活及时开展,“三会一课”充分落实,各级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政治生态有效提升改善。

章东教授结合党史学习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题上专题党课

多年来,数学系党支部在各项活动中,始终走在前列,开展了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认亲结对仪式,带领认亲结对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数学系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

数学系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认亲结对仪式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站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好责任制,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学院在王大珩先生铜像前开展了“缅怀王大珩先生、传承大珩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激励着理工师生追随大珩先生的脚步在学校大家庭中挥洒青春,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传承大珩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

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中心抓党建。学院党委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加强“把关”作用,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引领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育人成效。近年来,获得全国优秀教师1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黑龙江省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师德先进个人3人、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人。

胡军教授在黑龙江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现场

二、育人为本,寻优勇进,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老校长王大珩先生“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引领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育人成效。

获批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21年本科生课程《高等数学》及其课程团队(赵辉、罗来珍、孟桂芝、王树忠、李莎莎、李兴华、于禄、付作娴)、研究生课程《网络化系统控制理论(中英双语)》及其课程团队(胡军、陈东彦、石宇静、武志辉、于浍、陈雯、吕重阳、徐龙)获批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证书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负责人在颁奖大会现场

《高等数学》国家级课程内容丰富、视野前沿、方式创新,使学生在学上更用心,老师在教上更上心,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求实革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结合智慧教学新形态,课程思政覆盖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追求真理、团队合作精神。《网络化系统控制理论(中英双语)》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整体发展方向为把教书育人与学生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理论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教研相长、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案例提炼丰富思政素材,实现 “三全育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逐渐形成了具有理工科特色的育人教学模式。

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2021年,赵辉教授作为负责人的“高等数学”虚拟教研室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这是学校的第一个省级虚拟教研室。“高等数学”团队联合了10所高校的12个单位共建“高等数学”虚拟教研室,集成各校线上线下优质高等数学教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将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将高等数学真实场景的“一校一式”教学研究模式,通过虚拟教研室实现“多校一式”教学研究范式,提升高等数学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和覆盖面,充分发挥我校“高等数学”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高等数学”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名师和一流课程通过“线上+线下”走进各个学校,深入开展教师培训,实现在线教学培训常态化,将有效推动高等数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锻造出一批高水平的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学院多措并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智引才。一方面将柔性引进长江学者、杰出青年,顺利推进院际帮扶计划,引进985院校毕业生来校工作,建设好学科梯队,助力学院发展。另一方面在师资培训上下功夫,主动联系国内重点名牌大学,把青年教师送出去做访学交流,2021年将派出3名青年骨干教师去南京大学作为期一年的访学,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学院还积极鼓励老师参加各项竞赛和交流活动,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又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初见成效,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育人质量稳步提升,为学院的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

2018年赵辉老师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优异,2020年美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21年在黑龙江省首届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中分别取得了一等奖、三等奖、优秀组织奖、教学设计创新奖。

创新教学理论研讨会

黑龙江省首届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

黑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大学数学微课竞赛

2020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证书

黑龙江省首届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获奖证书

四、强化学科建设,加强学术研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凝练学科方向与研究特色,促进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2021年7月10日学院成功举办了以“创新、交叉、融合”为主题的“物理学前沿与发展论坛”。会议内容涵盖物理学科的最新进展、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对凝聚态、光学、理论物理和声学等多方面热点作重点研讨。中国科学院邢定钰院士、南京大学李建新、王炜、马余强、刘辉等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做大会报告。

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特色鲜明且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团队。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实力、科研任务承担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获批经费1000万元;发表SCI 收录论文330篇;授权专利28件;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新增省级科研平台2个。

整合资源,推进平台建设。《黑龙江省复杂系统优化控制与智能分析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量子调控物理重点实验室》获批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2021年,为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平台建设,学院与南京大学展开科研平台建设对接,积极筹备“人工结构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建设,邀请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的高水平专家为实验室的建设出谋划策。

高水平科研人才不断涌现,代表性成果产出加速。2020年,胡军教授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黑龙江省总计只有4位学者入选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数学学科”。朱智涵老师获评2017年度中国新锐科技卓越影响奖。《空间结构光场量子非线性调控物理及技术研究》获批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高水平人才项目;青年教师赵波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photonic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8.449)发表了题为“Parabolic-accelerating vector waves”的研究论文。

学校党委书记赵琳致词

邢定钰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

高水平学术报告

平台建设对接

代表性成果

五、以“大珩精神”为引领、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在校院两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学生工作立足学习力,突出谋划力,强化执行力,注重反馈力,着眼主渠道与主阵地的有效衔接和贯通,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六位一体”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面育人新格局。

以传承“大珩精神”为引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 “大珩精神”成就了理学院的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到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党课、团课、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环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大珩剧“光华如珩”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戏剧表演三等奖项。

“光华如珩”话剧

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促进大学生全员参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学院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一盘棋”思想,把意识形态工作列为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 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托“理学青年之家”公众号为主平台,多种渠道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开展“微课堂”、“大珩精神”周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周学习和青年大学习。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中国梦”宣传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红歌赛、五四入团仪式活动

依托专业特色、充分发挥竞赛综合育人功能。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载体丰富第二课堂,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结合专业特色,学院设有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光电设计大赛等。全员参与,提升协同育人实效。本科生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学生社团人员同向同行,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学院平台、专业培养体系、辅导员深度辅导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物理学科竞赛及获奖证书

党史学习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服务全过程。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强化班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做好生涯规划、诚信考风考纪、“国学经典”阅读推广、常态化学业帮扶等活动。以寝室文化建设为平台,强化内务管理。加强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育人的功能。与时俱进推进文化育人。推进学术活动与文化节的品牌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竞赛能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育心强体提高素质。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生活全过程。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学院领导与学生代表面对面

辅导员深入班级、寝室

朋辈引领学习经验交流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志愿服务关心关爱学生

积极构建以就业保质为品牌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树立“全员就业”意识,启动“全员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探索社会化开放性就业格局。构建学院、企业、家庭全方位联动就业机制。完善个性化实用性就业服务,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加强毕业生就业形势政策、就业技能技巧等模块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激发学生就业激情,引导学生主动就业,克服一切困难,把就业工作抓好做实。

就业动员与招聘会 “云家访、云就业”

伟大的时代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理学院始终坚持以“大珩精神”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以强化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努力营造风正、心齐、实干、进取的校园氛围。努力把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院的发展建设上来。用开阔的视野、长远的眼光、前瞻的思路、扎实的工作,扛起新担当,作出新贡献,把学院的各项工作推向新高度、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传承辟新、寻优勇进,学院全体师生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奋力谱写理学院建设新篇章。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