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院处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处动态 > 正文

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学院举办“材料创新驱动线缆技术革新”企业专家讲座——校友魏代利解析AI算力时代下的材料解决方案

作者:郭宁责任编辑:吕婧 审核:单鹂娜、高俊国校对:李雪
来源:电气学院 日期时间:2025-03-31 16:29:04点击:

近日,哈尔滨理工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在西区教学主楼G1012会议室举办了一场题为《材料企业视角下线缆前沿竞争问题》的专题技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该校95届校友、东莞市蓝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魏代利担任主讲嘉宾。作为弱电电缆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魏代利以“AI算力芯片高速数据线用材料”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高性能材料在高端线缆制造中的核心作用,为产业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技术盛宴。

讲座现场

校友归校:从理工学子到材料领域领军者

讲座伊始,魏代利回顾了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求学经历,并分享了从技术研发到企业管理的创业历程。他介绍,蓝姆材料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高功能性屏蔽与绝缘材料方案解决商,服务领域涵盖数据中心、医疗设备、汽车线束、航空航天等高端线缆市场。

公司拥有100余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占比20%,打造了由哈尔滨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泛研发组织,并与松山湖国家材料实验室、哈尔滨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机构深度合作,申请自主研发专利40余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年年产值连续高速增长,预计于2025年产值突破亿元。

“材料是线缆行业的‘芯片’,尤其在AI算力爆发式增长的今天,材料性能直接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与稳定性。”魏代利表示,蓝姆材料的使命是为客户提供“高功能密度、高稳定性”的一站式包带材料解决方案。

技术破局:解码高速线缆材料的创新密码

在技术分享环节,魏代利重点解析了AI算力芯片配套高速数据线的材料需求。随着PCIe、USB等高速数据线传输协议持续升级,线缆需在更小尺寸下实现更低损耗、更高频宽,这对屏蔽材料、绝缘基材和加工工艺在材质本身和复合结构重构都提出了严苛挑战。

1. 超薄化与极限性能突破

蓝姆材料通过“极薄、极窄、极长”的极限化技术路线,开发出厚度仅3.8μm的超薄热粘PET麦拉带、宽度0.6mm的PTFE成缆带以及单轴长度超3万米的热熔PET带。蓝姆团队开发的项目涵盖多个升级品类,以PCIe 5.0专用合金带为例,对比传统铜铝方案,新型合金带插入损耗(IL)降低至4.95dB@16GHz,且具备优异的可焊性与抗弯折性。“在30AWG线规下,3米线材的损耗仅15.5dB,性能远超行业标准”。

2. 基材与胶层的全系列化开发

蓝姆材料构建了覆盖-40℃至280℃的全温域基材体系,包括耐高温PI带(280℃)、耐腐蚀PTFE带(250℃)以及低介电常数发泡PP带。胶层方面,从耐85℃的D胶到耐260℃的热固胶,可适配不同应用场景。“例如,医疗线缆能降噪低电容超高景深,而汽车线束则要求材料在振动环境下保持稳定粘合低延迟。”魏代利通过案例展示了材料定制化能力。

3. 工艺创新与品质管控

针对铝箔/铜箔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问题,蓝姆材料通过优化表面粗糙度(Ra≤0.053μm)、降低摩擦系数(≤0.15),将加工不良率控制在5%以下。魏代利特别介绍了超薄铜箔无毛刺分切技术:“6μm电解铜箔可精准分切至2.0mm宽,且单轴长度达8000米,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应用落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魏代利通过多个标杆案例,展示了蓝姆材料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为400G光电模块提供低损耗FEP/PTFE复合带,助力信号传输速率突破28Gbps;开发耐高温、抗氧化的铜塑复合带,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线束;推出USB4专用屏蔽带,支持40Gbps超高速数据传输;定制耐极端温度的PI基材带,满足卫星线缆的可靠性要求。

“材料企业必须紧跟终端技术迭代、超前布局。”魏代利以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为例,指出下一代AI芯片将推动线缆材料向超低介电常数(Dk≤1.5)、超柔性方向演进,蓝姆已启动PCIe 6.0、 7.0发泡PTFE带的研发,目标损耗降低30%。

同学们在了解蓝姆新材料的产品技术原理

产学共鸣:激发学子创新潜能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材料研发的职业路径”、“国产替代的技术壁垒”等问题积极提问。魏代利结合自身经验建议:“从‘小切口’入手,比如先攻克某一细分材料的性能优化,再逐步扩展至全产业链。”

魏代利以“学长”身份,向在场学子倾囊相授创业历程与管理心得,用亲身经历诠释了“技术为本、管理为翼”的企业发展之道。魏代利坦言,创业并非最初的人生规划。1995年从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扎根线缆行业,从一线技术员做起,逐步积累了对材料性能、工艺痛点的深刻理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我发现高端屏蔽材料几乎被日美企业垄断,国内厂商只能做低端代工。这种‘卡脖子’的困境,激发了我创业的念头。” 凭借对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创新改性,蓝姆研发出国内首款0.6mm超窄成缆带,成功打入安费诺(Amphenol)、立讯精密等头部供应链,实现从“技术追随”到“标准制定引领”的跨越。

面对学生关于“创业风险”的提问,魏代利坦言:“创业是九死一生的冒险,但技术人的底气来自对行业的敬畏与深耕。”他鼓励学子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培养跨学科思维:“今天的线缆材料已融合高分子化学、流体力学、半导体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只有持续学习,才能抓住技术跃迁的红利。” 最后,他以蓝姆材料的使命寄语在场学子:“做材料就是做‘工业的土壤’,希望未来能与你们并肩,用中国创新支撑全球智造!”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友反哺”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本次校友企业专家的实战洞察分享,学生们不仅深化了对材料科学的理解,更感受到技术创新支撑大国智造的澎湃力量。未来,学院将持续引入行业顶尖资源,搭建“学术-产业”双向赋能平台,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输送更多“懂技术、能创新、敢担当”的卓越工程师。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