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责任使命,大力提升团的思想引领力、组织行动力、综合服务力,在思想引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引领青年大学生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党建引领团建融合 制度固本活力提升
坚持“党建带团建”,学院坚持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强化制度建设。着力实施“基础团组织建设工程”,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全面推进实施“班团一体化”建设,认真开展“团支部对标定级”“团员教育评议”等活动,夯实团支部建设指导,规范建设、扎实培训、定期检查、监督开展,激发团支部活力,推动日常教育与团员管理有机结合;以提高团干部政治素养为核心,引导教师团干部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履职能力,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关心青年、引导青年;依托团校培训体系,强化团干部理论武装,通过专题讲座、学习交流、集中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团干部能力水平;健全科学规范的团干部选拔、培训、考核机制,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使广大团干部真正成为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坚持从严治会,贯彻落实高校学生会深化改革到位、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加强作风建设,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会述职评议会、学生会工作人员作风警示教育会。以全心全意服务同学为宗旨,近5年以项目化形式开展校院“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近500场;持续深化社团改革,坚持社团建设“规范化”、社团工作“阵地化”、社团活动“特色化”、社团项目“精品化”的工作思路。强化社团管理与服务,由社团指导中心依托“到梦空间”平台,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开展工作指导和服务。

铸魂务实强引领 立品聚力固信仰
坚持理论学习保鲜组织活力,以组建“专业教师+辅导员+行业专家+学生骨干”多元化宣讲队伍,依托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龙江楷模、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育人力量为主导;以“学生党员+学生榜样+学生组织”的朋辈育人为主阵地,用“身边事”讲“天下事”,用“知心话”讲“书面话”增强思想引领的接近性和穿透力。构建“干部讲党课”“专家讲理论”“骨干讲政策”“模范讲事迹”“青年讲思想”,五大主题育人模块,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分主题、分阶段开展适应学生发展和接受程度的活动。5年来,开展高水平讲座60余场,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以公众号为依托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和资源建设,打造“永不落幕的课堂”;线下以活动、实践、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体验、感知,推动理论学习进生活、进头脑、进心里,引导学生强信仰重学习,了解国家和专业建设大局,“以志促行”服务国家建设。聚焦品牌工程服务青年发展,“钥匙工程”聚力全阶段衔接教育;“铸魂育人工程”贯通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远航工程”以学院督航、名师导航、朋辈伴航、兴趣引航为抓手,扎实推进学风建设;“素质提升工程”促进形成“文体素养、能力提升、志愿服务”全面开花的局面。连续28年举办学校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合唱比赛等,实现了文艺活动的全员参与;组织开展校级篮足排羽毛球和趣味运动会等,实现体育竞赛“种类全、参与高、成绩好”的良好局面;能力提升以团学组织、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拓展等多要素全方面提升,以“平台+模块”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创新模式强实践 素质提升育新人
学院团委坚持“文体兼育、实践牵引、能力为尚、服务为基”开展实践活动,形成“一个制度、两个路径、三个载体、三个融合”的实践模式。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基点,夯实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路径,着力建设骨干队伍、团支部、社团三个载体,融合爱国教育、行业教育、创新教育。“走出去调研”“走出去参观”“走出去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与基层治理、行业发展、龙江振兴相结合,在实践中走近问题、走进群众、走进基层、走进行业,让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以爱国教育为“魂”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强化思想引领。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开展参观红色遗址、访谈红色人物、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感受制度优势、伟大成就和人民力量。近5年开展线上线下爱国主义教育70余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80余次,四史学习教育100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00余次,形势政策教育70余次,提升团员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时构建“育人即育己”的良性思想传播闭环。
以行业教育为“根”、以培养知行合一为重点,提升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学院师资队伍开展有专业课教师为主讲人的专业认识导论、专业发展状况讲座、科技普及讲座近50场,覆盖3000余人,帮助学生认识专业“是什么、干什么、走向哪”,提升专业兴趣、专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同行业和国家发展需求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
以创新教育为“钙”,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赛等国家级创新创业类赛事,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五年来,获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奖459项,其中国际奖8项、国家奖163项。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获国家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2项,省级一等奖3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4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9项、校级项目2项。组织200余支队伍1800余人参加“挑战杯”。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学院积极开展科创能力普及工作,积极承办各类赛事和培训。开展“蓝桥杯”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竞赛、大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大赛等多项竞赛培训超300次,科技培训超150次,覆盖4000余人。
深耕基层沃土 厚植实践品牌
组建“菁耘龙江”社会实践团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走近研发、走上岗位”,在实践中“知国家需求、知行业趋势、知地方需求、知技术前沿”,引导学生扎根龙江贡献祖国。事迹被人民日报、中青网、极光新闻等媒体报道达120余篇,总浏览量达10W+。团委获评国家级和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小分队,通过“讲学践用”四步学习与宣讲机制,引领学生团队走进12个社区、7家企业开展“走进企业理论宣讲、走进学生政策宣讲、走进红色工业遗产感受讲、走进社区亲民讲”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学习强国、极光新闻等10余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郭明义爱心团队哈理工分队(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6年,由郭明义亲自授旗。广泛开展敬老爱幼、服务社会、助残帮弱、专业培训等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服务5000余小时。为贫困地区小学募捐4万余元书籍,被“中西部·树海工程”网报道。开展科普宣传,编教材录微课,被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宣传。团委“郭明义爱心团队”获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夯实线上主阵地 筑牢思想引领新高地
注重网络阵地建设,打造宽口径的育人平台,呈现青年师生共读、共建、共享的育人平台,学院团属认证公众号“哈理工电气”近5年全年共计推送图文消息1127条,累计点击阅读量30W+,关注人数1W+,单日阅读次数最高达3893次,日均后台消息58条,累计服务师生、学生家长、校友企业等3万余人。筑牢网络阵地,师生获得全国网络文化节二等奖、优秀奖和省网络文化节一、二等奖。打造线上理论宣讲专题“初心学堂”“百名团干部讲团课”“听第四卷,学二十大”“我和我的祖国”“悦读计划”“铸魂育人工程”“党史学习专题”等近10个理论宣讲专题,打造“身边”小课堂,打造“学长学姐说”“榜样力量-国奖获得者专访”“考研助力专栏”等发挥青年主动性创造性,融入青年之力强化网络阵地思想引领的力度、效度和强度。

近三年,电气学院团委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全国、黑龙江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后,电气团委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青年在学习中坚定信念,增强接力奋斗的志气;在担当中作为,增强实干笃行的骨气;在实践中练就本领,增强报效祖国的底气;扎实做好青年工作,激发青年“责任在我、创新有我、奋斗成我”的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