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理工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人物 > 正文

【理工先锋】刘桂娟:铸魂者·赓续者·践行者·领航者

——记2023年获黑龙江省“第十五届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刘桂娟

作者:成方哲责任编辑:成方哲 审核:刘迪校对: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时间:2024-04-27 10:23:23点击:

刘桂娟: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理学院辅导员,现任理学院党委委员、院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校“E+Q”辅导员工作室”主要负责人。10年来,3000多个日夜,锚定辅导员主责主业,扎根辅导员工作一线,担任过30个班级,823名学生的辅导员。她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贯穿至“1245”工作方法中,即聚焦一个根本,抓住两个主线,提升四项质效,实施五个育人路径。一线经验凝结出优异成绩,曾获黑龙江省优秀团干部等省级荣誉10余项;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校级荣誉称号20余项;指导并带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荣获全国和黑龙江省优秀团队荣誉称号,2023年获黑龙江省“第十五届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10年前,她怀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和无限热爱,在成为“辅导员”的征途上步步迈进。旅途中她将青年最关心的问题和需求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把学生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将行动落在脚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辅导员的初心和使命。

倾情相助  仁爱同行  以爱心守护学生成长

在问题和需求上发力,做学生成长的“同路人”。心系学生,做有温度的守护者,2023年在面临学院辅导员人手少,学生处于期末温课备考期,在她孩子出生刚满3个月的时候,主动申请返岗,守护陪伴学生走好期末的“收口路”。她以心交心,用情陪伴和用心引导来自大山里的贫困生罗如芝成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保研南开大学,作为大珩先生精神的传承者,在南开继续光学的研究。扎根基层,做有想法的管理者,10年来,她坚持制作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坚持每学期与每位学生至少谈一次话,与每位家长通一次话,上万次的谈话书写着她的情怀和责任。聚焦需求,做有策略的指导者,疫情期间,为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精准送达,通过与学生组建就业信息员小组,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利用大数据、Python编程等方法精准收集就业信息,精准对接学生就业,帮助2届毕业生30余名就业困难学生顺利签约。关注问题,做有思路的引导者,为“传承大珩精神”,擦亮思政育人品牌,她以“品读大珩著作,演绎大珩故事,传承大珩精神”为思路开展工作,打造了“四个一”沉浸式思政育人课堂,丰富了学生思政课路径,强化了实践体验。情理兼备,做育人育己的赋能者,多次参加教育部、省级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主持和参与教育部、省级和校级思政类课题9项,公开发表论文4篇论文,将实践所得转化为理论,继续指导工作实践。

在学生和组织上发力,做学生成才的“开路人”。她秉承融合教育资源,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工作理念,自2013年入职以来,她尝试每个月与每个专业内的教师沟通做“专业访谈”,以“小切口”,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难点”,科研上的“痛点”,实践上“堵点”,成长中“疑点”,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追求的不是培养出几个优秀的学生,而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所有学生都能各有所获的成长体系。如何将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学生?如何更广泛更深入的影响并引领学生?有所思,便有所行,10年来,她陆续培育了9支学生骨干队伍: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理论研究会、数学建模与物理协会、心理协会、辩论者协会、学生党支部。每年依托这9支学生骨干队伍,筹划、组织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各类校园学术科技、文体、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的主题教育活动近百余项,打造了“理学之光文化艺术节”“大珩杯学术科技节”等多项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利用“理学青年之家”公众号,用“青言青语”发出最强音,构筑青年学生精神支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成长空间。近几年,她指导的学生、学生团队、作品成果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各项活动中屡获佳绩,她个人也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刘桂娟与学生们在一起

强基固本  文化传承  以思想引领学生成才

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做学生思想的铸魂者。她工作既能构建大体系、大思政,也能找准小切口、小落点。在组织建设方面,她将共青团工作与学院“大思政”工作格局有机融合,统筹推动,形成党委把方向、团委强引领、团支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创新优化共青团管理模式,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打造“一核——两促——多维”的管理模式,以党支部书记对接团支部书记、党支部支委对接团支部支委与班委、团支部支委与班委结对班级所有同学为途径,通过点、线、面相结合,推进“党团班网格化管理培育连”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活力。在思想引领方面,她通过以学铸魂,把广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每月主题学习的首要任务,建构“学习月月有清单+成果月月有检查+活动月月有展示+效果月月有评比”的常态化学习模式,连续坚持4年,每学期开学团委书记讲团课全覆盖、党史学习教育全年不断线。她带领学院团委获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网络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团委连续3年获校“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基层团建考核连续三年为“好”且排名第一,主题团日活动连续2年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她个人获黑龙江省“优秀团干部”“先进个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因事而化,因形而活,做红色血脉的赓续者。她通过以文铸魂,擦亮红色思政育人品牌。理学院作为王大珩老校长亲自设计、工作过的地方,师生深受大珩精神影响,具备建成特色思政育人品牌天然土壤。她结合学院建院历史,将“王大珩铜像”“王大珩院史馆”作为校园红色地标,以“品读大珩著作,演绎大珩故事,传承大珩精神”为思路开展工作,打造了大珩宣讲团、大珩读书社、大珩话剧社、大珩志愿服务队,形成理学院“四个一”沉浸式思政育人课堂特色品牌项目,与“开学第一课”、毕业生教育、党课、团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名师工作室等环节相融合,多年来,受教育学生累计近万余人次,思想政治引领覆盖面有效扩大。2024年,她带领大珩宣讲团入选为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接续做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大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王大珩传”

以知促行  学思践悟  以实践培养学生担当

倾力践行,倾心培养,做志愿服务的践行者。疫情期间,她以行动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承诺,不分休息日,护航学生健康。经常奔波于转运点、核酸检测点、返校卡点、应急处置点等场地,用信心、细心、耐心,提供最优化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她采取“最笨”也是“最灵”的办法——坚持与学生待在一起,传递“精神力量”,化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化和躯体化症状等难题。她把公寓变成了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生情生貌的现场,坚守校内89天,她与每一间寝室同学谈心累计达40场次,累计时长100余小时,预防了2起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2021年,她通过组建大珩志愿服务队,带领志愿者们开展帮扶“渐冻症”学生入学,一日、两地、三餐及其学习生活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被中国青年网等7家媒体宣传报道为动员青年学生聚焦冬奥志愿服务,她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新媒体视频传播的形式,为冬奥助力,营造参与冬奥、共享冬奥的良好氛围。指导学生创作的《小县城的冬奥梦》《加油向未来》短视频作品获“我的冬奥梦”短视频创意作品大赛黑龙江省高校组三等奖。

倾注全力,倾囊相授,做“实践育人”的领航者。她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指引,选取具有省属特点的东北抗联精神作为鲜活的党史资源,组建“东北抗联精神”社会实践团,构建“指导教师+榜样示范学生引领+普通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梯队,依托我省红色资源,以“红色阵地+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为思路,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素材,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撰修、记述红色人物访谈录、进行理论宣讲等实践活动,凝练成果、加强宣传,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9月被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授予“黑龙江省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同年10月,被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授予“全国2022年度‘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实践调研报告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评选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社会调研成果与东北振兴相结合,作品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此外,社会实践报道被“中国青年网”“东北网”“黑龙江日报”“腾讯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与学生们一同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作为一名辅导员事业的追梦人,她用智慧与汗水坚守教育初心,坚持把育人与温度相统一,立德与施教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相融汇,用青春的热情与活力,书写着希望的篇章。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