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学院“沿红色足迹,寻燎原星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有9名学生组成,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宋广军,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刘桂娟担任指导教师。实践团队于2022年9月被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授予“黑龙江省2022 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同年10月被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授予“全国2022 年度‘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此外,团队活动受“中国青年网”“东北网”“黑龙江日报”“腾讯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学习红色精神的热潮。
实践团队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实践团队获评黑龙江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理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获评校“五四红旗团委”
调研报告获评“大我青春”2022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征集展示活动调查报告类优秀作品
调研报告获评第十八届“挑战杯”黑龙江省二等奖
加强顶层设计 做好谋篇布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们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理学院把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搬出课堂、校园之外,搬到基层一线,让同学们在课堂之外、农村社区、红色遗址中学习最真实的国情民意,在深入采访、调研实践中抒发坚定跟党走的信念。自2021年起,理学院通过在校园内挖掘红色资源,寻找校园红色地标,将王大珩红色主题雕塑和人物传记相结合作为红色文化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与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党课、团课、社会实践等环节相融合,其中以2021年开展大珩爱心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帮助“渐冻症”学生一日、两地、三餐及其学习生活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被中国青年网等7家媒体宣传报道。
实践团队受主流媒体新闻报道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教育和成长,助力青年学生担当使命,2022年理学院团委立足思政课堂、用足实践课堂、做足创新课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指导教师+榜样示范学生引领+普通学生广泛参与”三级联动组织,以研究生带领本科生,以高年级带领低年级,以党员带领团员群众,以点带面的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指引,选定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东北抗联精神,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爱党、爱国教育。
理论指导实践 厚植精神根基
2022年6月,理学院组建“沿红色足迹,寻燎原星火”暑期社会实践团。作为学院“一个精神、两个阵地、三项保障、四个平台”思想教育模式的重要孵化项目,实践团坚持以“大珩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聚力人才培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都会与学生讲授理论课、定期召开实践会议、重点围绕社会实践整体工作组织程序、实践调研目标、实践素材搜集整理、实践摄影技巧、实践报告撰写、实践宣传报道、实践安全教育等内容,为实践团队做专题培训,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实践有序开展”。团队指导教师、学工办主任刘桂娟介绍说。
2022年7月19起,实践团队以哈尔滨市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了为期30天,20余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实践的最终目标,紧密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主题,走进红色基地、深入抗战历史,推动多样性社会实践项目,以亲身实践丰富理论素养,深化“四史”学习,拓展“大思政”渠道,探索红色资源,将专业所学转换为实践所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助力龙江发展。
实践团队与指导教师合影
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广军讲授理论课
问卷内容及数据处理
重走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
不忘英雄来时路,走好脚下未来路。实践团队依托我省红色资源,通过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先后实地走访哈尔滨烈士陵园、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东方壮歌·东北抗联体验式国防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图书馆红色文献馆等六处红色基地开展调研活动。团队成员通过祭扫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聆听革命故事等形式,探寻建党初心,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一个月的实践征程中,团队将调研采访成果进行整理汇总,面向村镇、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宣讲共12场,累计参会人数达2000余人。团队建立“沿红色足迹 寻燎原星火”微信公众号作为宣传阵地,累计发表推文25篇,发布实践记录视频10部,浏览量达5000余次。团队产出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获评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大我青春’2022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征集展示活动调查报告类优秀作品”和“第十八届工商银行‘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团队前往红色基地进行学习调研
学习模范先辈 感悟时代脉搏
为深入探寻党史历程,更好地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实践团邀请了2位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前辈进行采访座谈,用镜头和声音记录老兵鲜为人知的战斗经历,挖掘蕴藏深处的历史细节,记录真实情感的迸发瞬间,留存珍贵的“历史回声”和“老兵记忆”。56年党龄的刘忠荣,1965年入伍西藏7888部队;51年的党龄陈友忠,1969年入伍于山西1760部队,老兵们虽已高龄,但思维清晰,胸前佩戴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勋章分外耀眼。通过他们自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教育影响当代年轻人要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团结做贡献。
“参与实践团的工作,使我对党史有了深入了解,广泛宣传了党史,新时代大学生就应该在最美的岁月里,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我和我的队友们将继续通过我们的努力,讲好红色故事,做好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员和传承人,让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闪耀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实践团团长胡百超说。
团队成员与老党员合影
宣讲抗联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理学院实践团成立了“东北抗联精神”志愿宣讲团队,先后前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友谊镇、哈尔滨市南岗区松雷社区、肇东市安民乡合发村、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架玛吐镇革命屯、山西省中宝铁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地把党的故事、东北抗联精神、社会实践的成果,通过举行宣讲报告会等形式,成功地将抗联精神普及到基层当中,使抗联精神焕发了新的活力,让更多人铭记发生在身边的红色故事。
实践团队在全国各地开展理论宣讲
2022年实践活动结束后,理学院实践团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将用好“家门口”红色资源 ,讲好身边红色故事作为传承,依托“大珩”理论宣讲品牌项目,持续在校园内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打造“行走的课堂——红色故事进学校”,强化青年学生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数千名学生在宣讲中有所学、有所获,青年学子们也在一次次宣讲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
谈到此次社会实践取得的优异成绩和感悟时,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广军说:“暑期社会实践已成为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入基层、走向社会的重要舞台,青年学生也在社会实践中主动接受社会锤炼,增长了搏击风浪的真实本领。我们将实践中受到的工作启发、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运用到今后思想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中,将“大珩精神”与红色精神充分结合,让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更有内涵,形成理学院的‘一院一品’特色。”
青春心向党,有梦当远行。社会实践已经结束,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完结。团队全体成员在今后的生活、学习过程将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党的声音传给更多学生,自觉贯彻东北抗联精神,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自觉成为红色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实践团队在各实践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