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理工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人物 > 正文

【能力作风建设】后勤“隐形人” 校园“守护者”

作者:陈美晶责任编辑:宣传部 审核:校对:
来源:后勤管理服务中心 党委宣传部 日期时间:2022-06-11 05:07:00点击:

一日三餐,食堂烟火,满园春光,葱茏清爽。在学校静态管理期间,有这样一群“负重前行”的人,从曙光微明到夜幕四合,她们不断地忙碌着,坚守一线默默耕耘,为学生守护着饮食起居、用水用电、防疫消杀、医护诊疗等方面的“岁月静好”,这群人就是“哈理工的后勤人”。

孩子们吃的好,我就放心了

凌晨三点半,作为每天第一批到食堂上班的人,林玉霞的生物钟早已形成,即使在不用工作的日子,她也会在凌晨三点半准时醒来。“今天早上要给同学们蒸芹菜肉包子,也不知道面发的咋样,准备的菜够不够”还未到达岗位,林玉霞就开始惦记她的“今日菜谱”。在校工作9年,林玉霞负责面食制作,虽然只是普通的食堂员工,但她深爱自己的岗位,把同学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师生们吃得更好,她还特地学了好几种网红面食的做法。“连续住校已经20多天了,累的腰病都犯了,但只要孩子们吃的好,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我就高兴,就觉得不累了”。在理工食堂,像林玉霞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还有很多,洗菜工、刷碗工、库管员、大厨,他们执掌校园烟火,为师生的健康操劳,皴裂的双手是他们最耀眼的勋章。


兄弟联手,共同守护美好校园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对于在蒸汽锅炉房工作了25年的仲新利来说,其中有14年是和亲兄弟仲新民一起度过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偶尔的汗蒸是享受,天天汗蒸就是遭罪了。而为了学生洗澡有热水,食堂做饭有热水,哥俩每天上午6点,都要雷打不动地在温度50度的蒸汽房内进行日常维护。遇到设备异常,俩人还要一起上阵。他们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盛夏的一天,凌晨3点半哥哥仲新利刚刚下了夜班,还没等工作交接结束,蒸汽锅炉临时出了故障,此时离食堂四点早餐用水时间越来越近,仲新利二话不说,叫醒还在睡觉的弟弟仲新民第一时间赶往锅炉室,爬上五米高的锅炉设备,在不足两平方米的操作空间内,哥俩争分夺秒,经过40多分钟全力抢修,锅炉正常运转,此时二人的衣服已经被室内50多度的高温浸透。提起此事,二人笑着说“室外三十多度的天气对我们来说就是严寒,我们在这工作连减肥和美容都省了,每天脱水就能达到3斤,天天都能做保湿面膜”。


在岗位一分钟就要尽一百分的力

每天独自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至少工作6小时,是什么感觉?程龙可以告诉你,除了经常疼痛的膝盖,还有无边的孤独。12年如一日,这已成为他的习惯,只有在这里,他才最安心。工作中,他随时待命,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一丝不苟是他的态度,他一直都告诫自己“要把事情从头到尾都做好,只要在岗一分钟就要尽全力干好”。一路走来,他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检查水管和设备,日复一日,脸色苍白的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正午的太阳。工作结束,他的身影隐没人群中。没人知道,每一滴纯净的水,都源于他无声的坚守。


二十四小时待命,电话就是命令

一天24小时守在报修电话前,只要铃声一响,就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今天是苗嘉宝的班,下午1点,他才吃上今天的第一顿饭。“加班加点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我们得24小时随时在线,确实挺累的,但听见同学们一句句谢谢,一张张笑脸,心里挺满足的。”苗师傅边吃饭边盘算着下午的工作,最好设计一个最优路线,少走点路,多干点活,把要维修的单子抢一抢,早点解决学生的困难。走寝室、爬楼梯,维修的师傅们,就是这样用脚,丈量着每一寸维修路。


踏踏实实干事,尽职尽责作为

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拎上沉重的消毒设备。苏永玲,负责校园防疫消毒工作,仅仅一只消毒桶,就差不多是她体重的三分之一。每天消杀三次就要背三次,而且一背就是一小时……脱下被汗水湿透的防护服,消毒水味久久不能散去,“它就是我的香水,是我独特的味道”苏永玲每次消毒下来都开玩笑的说到。跟苏永玲一样坚守消杀岗位的,还有当过兵的刘峰。对他来说,背上50斤的防疫消毒枪,就是领到了庄严的军令;每天爬3次12楼,走5万步,就是一场特殊的拉练。能做个“无名英雄”,他很欣慰。



白衣天使,用医者仁心守护师生

张海霞,工龄20年,不论何时,一声“护士长”,她就得马上到位。就诊的学生得接待,住院的学生得关照,发热的学生得严格按照流程转运……疫情之下,白班夜班急诊班,昼夜交替,为了更好守护师生,她们连续住校服务。张海霞因工作原因不慎扭伤右脚踝,原本应减少走动,但却主动承担起师生核酸检测工作,她经常说做核酸不需要走动,脚伤不算伤;但因核酸工作持续四个半小时以上,受伤的脚踝未能得到休息,导致张海霞的脚踝一直未消肿,直到半年后才能穿系带的鞋。轻伤不下火线,坚守战“疫”一线,张海霞用自己的模范言行,诠释着医者大爱精神。学生说她们是最美“大白”;老师说她们舍小家为大家;她们自己却说:“这一切,都值得!”


 


 

恪尽职守,照亮校园每一个角落

提起说话很慢,干活很快的变电所贾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时他站在8米高的梯子上修路灯,有时他带头抢修电力设备。保障供电网络安全运行,是变电所所有职工最大的心愿。夜深了,寝室的灯亮了,路灯也亮了,走在这点点光芒中,巡查的老贾心里更亮。他要给正在上高中的女儿做个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依然可以发光闪亮。“孩子们都想要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我姑娘现在正在读高二,将来她也会上大学,我们把校园服务做好,将来也会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在理工校园里还有很多“后勤人”,默默无闻,坚守一线,他们像一扇窗户、一盏灯火,在每一个清寂的黎明和寂寞的黑夜,点亮校园的希望。他们拥抱平凡的每一天,用行动和担当绘就了一幅幅“最美理工”风景图。如果你看到他们在辛勤工作,不妨用微笑,致敬平凡英雄!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