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王圣保教授钢结构桥梁领域技术团队与央国企合作的科研成果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钢结构领域的权威科技奖项,由国家科技奖励办批准设立,具有国家科技奖推荐资格。

我国桥梁工程正经历从功能型基础设施向“结构-艺术-生态-景观”多维融合转型升级,复杂空间异形结构桥梁建设需求旺盛。我院科研团队与中铁山桥集团、中建西南院、中国水利水电七局、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开展联合研发的成果《复杂空间异形钢拱桥建造关键技术》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依托成都绛溪河大桥、北京京雄大桥、柳州白沙大桥等城市地标性桥梁工程,开展了复杂异形钢拱桥高效建模参数化协同设计、异形钢板冷弯成形、小夹角全熔透焊接、复杂异形钢曲面构件高精度制造与装配建造等多项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自主研发高强特厚钢自适应冷弯成形技术,解决空间扭曲构件的精准制作难题,并在行业首次攻克22度小夹角全熔透焊缝在强拘束条件下的焊接难题,填补30度以下小夹角焊接技术国内外空白,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获授权专利37件、软著12项、工法5项、标准3部、发表论文26篇。



我院团队与龙建科工、龙建路桥股份、中铁山桥集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央国企单位联合研发的成果《耐低温钢结构桥梁低温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项研究成果针对钢桥梁建设中面临的桥梁用耐低温结构钢成本和性能匹配度低、耐低温钢材在低温环境下焊接质量难以保障以及钢桥板单元U肋焊接熔透率技术瓶颈三大核心难题,针对钢桥梁冬季极寒天气服役要求及低温环境焊接施工需求,开展了耐低温钢桥梁专项技术研究,系统性地突破了低温环境下耐低温钢桥梁材料、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从基础理论、核心材料、制造工艺到工程应用的系统性创新,项目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由王圣保老师领衔指导、校企合作产业导师联合指导,学生裴江宁等人共同参与并取得证书,是我院重要的产学研教联合攻关的科研成果之一。该研究产生专利32项、论文16篇、软件著作权12篇、工法5项、标准5项。

王圣保教授团队致力于桥梁工程技术研究,近年来在钢结构桥梁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此次获奖也是该团队师生与全国钢结构桥梁领域头部企业多年合作、厚积薄发取得的国家级权威行业协会认可的产学研教科研成果,开启了校企合作新篇章。未来建工学院科技团队将继续加强校企合作,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交通强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为科研目标导向,为我国交通领域桥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