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技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9月20日下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积极响应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的号召,成功举办了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线上科普公益活动。本次活动作为全国科普月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电气工程领域的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和优秀学生代表,通过线上平台为新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启蒙教育盛宴。


活动现场
整场活动围绕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特色和发展前景展开深入解读。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体系解析环节,专家们系统阐述了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五大核心环节的技术原理,详细讲解了我国交流电系统的电压等级、频率标准等基础知识,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电气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内容为新生构建了完整的专业知识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气学科的深度和广度。
在中国电气发展历程回顾部分,主讲人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详实的数据,生动再现了中国电气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1879年上海点亮第一盏电灯的历史时刻,到2008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公司创造世界最低煤耗纪录的技术突破,再到2009年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成就,一个个里程碑事件不仅展现了中国电气人的奋斗精神,更让新生深切感受到作为电气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院士讲述电力技术发展历程
活动特别设置了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专题研讨,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生物电工等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专家们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材料处理、环境治理、生物医学、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特别是在半导体加工、医疗健康、农业食品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宽了新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他们对前沿科技探索的浓厚兴趣。

优秀学长学姐经验介绍
针对新生普遍关注的大学生涯规划问题,活动邀请了多位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代表分享成长经验。他们提出了"自助餐式"成长理念,建议新生将大学生活科学划分为课程学业、科研竞赛、学生工作、运动健康等模块,通过模块化管理实现多元平衡发展。学长学姐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如何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经验体会,为新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整场活动持续近三个小时,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既有专业知识的深度解析,又有成长经验的无私分享。通过线上平台的互动功能,新生们积极提问,与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交流,现场气氛活跃融洽。活动结束后,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开学第一课",不仅对电气工程专业有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更加坚定了投身电气事业、服务国家发展的决心。
本次“开学第一课”活动的成功举办,为2025级新生的大学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理念和务实举措,更得到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的表扬。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每一位电气学子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绽放精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