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25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资助育人重要使命,丰富资助育人载体,巩固推进资助育人成效,5月到6月,学校集中开展2025年“助学铸梦·青春报国”资助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精准化、浸润式、实践型活动为载体,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成长蜕变,全面展现了我校资助育人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
深耕“诚信筑梦·感恩成才”育人沃土,筑牢思想根基
学校持续开展“诚信·自强·感恩”品牌活动,打造资助育人主题教育矩阵。开展了“寸草春晖·饮水思源”感恩教育、“诚修身·信立德”诚信教育、“感恩奉献·筑梦同行”志愿服务等五大系列主题活动,实现40余场次活动,累计覆盖8000余人次。学校在活动开展中高度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将诚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筑牢思想根基;二是将感恩教育与学风建设相融合,培育优良学风;三是将励志教育与毕业离校教育相贯通,强化价值引领。通过多维融合工作模式,实现资助育人工作从单一经济帮扶向全方位成长赋能的转型升级。有效引导受助学生实现从诚信认知到行为自觉,从知恩感恩到责任担当的成长过程,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循环。


各学院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


各学院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各学院开展感恩奉献志愿服务
实施“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精准结对,传递组织温暖
各学院扎实推进“爱心爸爸 爱心妈妈”孤儿学生结对帮扶工作,组建由领导干部、辅导员及专业教师组成的23人志愿帮扶团队,与24名孤困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帮扶工作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学业发展支持,提供专业课程辅导与学业规划指导;二是心理健康关怀,建立定期谈心与心理疏导关怀;三是成长成才引领,开展职业规划与素质拓展活动;四是生活困难帮扶,落实精准资助措施。通过“经济资助+精神关怀+能力提升”帮扶策略,切实为孤儿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保障,有效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
选树“励志之星”榜样引领,构建反哺闭环
学校创新开展2025年“励志之星”评选暨“励学宣政”校园大使聘任工作,构建系统化的资助育人新机制。经过“学院初评-校级复评-现场答辩”三级选拔机制,最终从全校受助学生中评选出10名“励志之星”,并组建了由16名优秀学子组建“励学宣政”资助政策宣讲团。16名宣讲团成员深入学生群体,以亲身经历宣讲资助政策、传递励志力量、分享成长心路历程。此项活动为广大受助学生实现了从经济帮扶到精神引领、从受助到助人,从个人成长到回报祖国的成长升华,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
创新“艺绘资助·筑梦未来”品牌载体,激发青春动能
学校立足新时代资助育人新要求,创新打造“艺绘资助·筑梦未来”学生资助IP形象设计大赛品牌活动。活动紧扣“政策可视化、育人艺术化”理念,通过学生原创设计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政策内核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艺术表达。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8项,经专业评审遴选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6项。活动首创了资助政策艺术化传播范式,搭建了受助学子才华展示新平台,让资助政策活起来、火起来。“艺绘资助·筑梦未来”学生资助IP形象设计大赛将成为我校发展型资助体系建设的特色名片。

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活动现场
学校2025年“助学铸梦·青春报国”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圆满收官,标志着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活动通过构建“诚信立身·感恩反哺·励志成才·实践报国”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实现了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育人的转型升级。重点打造了五个维度的育人新格局: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价值根基;二是以实践养成促进知行合一;三是以典型示范激发内生动力;四是以使命引领强化责任担当;五是以文化浸润营造育人氛围。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资助育人内涵建设,引导受助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在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国家需求的统一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理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