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院处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处动态 > 正文

【国际中文日】谷雨时节话中文,青春跃动传文明

作者:陈佳倩责任编辑:李竖新 审核:顾大兴、马艳辉、蔡野校对:蔡野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日期时间:2025-04-22 08:47:25点击:

 

 

谷雨至,万物生。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恰逢第十六届国际中文日来临,我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世界中文大会贺信中关于 “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的号召,精心筹备一场主题为“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的国际中文日文化嘉年华活动。

4 月 20 日,中外师生相聚于校训石广场,在汉字游戏、非遗体验、传统游戏等沉浸式活动中,共同解锁中华文明的千年密码,让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青春活力中焕发新生。

一、汉字为桥:触摸文明的肌理

“甲骨文‘日’字像一轮朝阳,‘月’字如弯钩上弦……” 在 “汉字游戏区”,师生们围聚在甲骨文字卡前,通过“甲骨文对对碰”“破译篆书诗谜” 等趣味互动,揭开汉字起源的神秘面纱。最受欢迎的活字印刷体验区里,中外学生手持鬃刷,在雕版上均匀刷墨,小心翼翼将宣纸覆压其上,当一首首唐诗带着墨香跃然纸上时,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墨玉惊叹道:“原来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藏着中国人的智慧。” 拆字游戏摊位前,中国学生用“日+月 = 明”的组合逻辑,帮助外国留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形之美,笑声中,横竖撇捺化作连接古今的纽带。

二、非遗焕彩:指尖上的文化对话

非遗体验摊位前,传统工艺与青春创意碰撞出火花。在团扇绘制区,越南学生贤草用干花点缀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中国学生则以抽象构图勾勒人物面庞,东西方美学在此完成一场静默对话。弦音潺潺中,学生们屏息静气跟随古琴老师体验演奏指法,指尖轻拨间,《流水》的悠远意境在古琴共鸣箱里缓缓流淌;纳鞋底摊位前,粗麻线穿过千层底的经纬间,留学生们眯眼穿针的专注模样,与中国学生演示 “针脚要密、走线要匀” 的场景相映成趣;微型雕刻刀在蛋壳上游走,镂空的牡丹图案透光而立,中外学生围坐细观,惊叹于 “脆弱载体上的坚韧艺术”;五彩丝线在指尖翻折成 “吉祥结”,留学生跟着 “压 - 挑 - 穿 - 绕” 的口诀打结,绳尾穗子扫过桌面时,漾起一片文化交融的涟漪;剪纸摊位上,老艺人指导中外学生剪裁立体 “春” 字,外国留学生在帮助下剪出专属 “生肖” 图案。最具烟火气的吹糖人摊位前,老师傅指尖的 “孙悟空” 引得孩子们惊呼,留学生们捧着糖人拍照时,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与年轻人的好奇心悄然共振。

三、游戏焕新:古今青春的跨时空共鸣

“投壶讲究‘心正体直’,手腕要稳!” 在传统游戏区,中国学生示范投壶要领,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迪达姆屏气凝神,将竹箭投入三足壶中时,现场爆发出喝彩声。鲁班锁拆解比赛中,机械工程学院的中外学生组成 “跨国战队”,在榫卯结构的精密咬合间,古老智慧与现代理工思维达成默契;抖空竹的嗡嗡声里,中外学生跟着节奏旋转,衣袂飞扬间,传统游艺成为跨越语言的快乐密码。“原来古人的游戏这么有趣!” 中国学生一边体验捶丸一边感慨,而留学生们则在 “歘嘎拉哈” 的清脆声响中,触摸到中国北方民俗的温度。

四、文明交响:中文里的世界与未来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的 “普通话模拟测试” 展位成为中外学生语言交流的 “热频区”。智能设备帮助留学生精准定位 “n/l”“平翘舌” 等发音难点,中国学生则通过对比方言,重新发现母语的丰富层次,双向的语言探索在此形成生动互动。

活动尾声,外国语学院为参与者准备了精美的文化纪念品,并发放活动质量问卷。当大家在 “最大的收获” 一栏中用各国文字写下 “中文让我看见更大的世界”“我想把中国故事讲给家乡听”时,这场春日里的文化嘉年华早已超越活动本身——它是文明互鉴的缩影,是青年一代用行动践行“美美与共”的生动注脚。

夕阳西下,广场上的余晖映照着师生们手中的活字印刷作品、非遗手工艺品和传统游戏道具。这些带着体温的文化载体,如同谷雨时节的种子,在中外青年心中播下文明对话的希望。当一曲古琴曲《酒狂》的旋律再次响起,师生们在依依不舍中离场,但这一天的美好体验已根植于心——那是穿越千年的文字力量,也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