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2年春季学期,面对哈尔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校学工队伍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各项防疫工作要求,勇挑重担,迅速进入战疫状态。学生战线工作人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服务学生的理念宗旨,以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学生中,以过硬的党性修养和高度的政治站位坚守在学校抗疫一线,为学生身心健康织密“安全网”。用学工人的温度、力度和速度,筑牢校园抗“疫”坚强堡垒,以实际行动践行学工人的使命与担当。为更好地处理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全校学工队伍第一时间入住校内,轮流值守,开启“24小时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及时、贴心地为学生送去关怀。一个个为学生安全而日夜奔走的身影,成为疫情之下校园里最治愈的坚守。
疫情防控以来,计算机学院学工队伍闻令而动,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坤雁的带领下,多次定期召开学工例会,传达学校疫情防控部署,解读政策要求,压实责任,守好阵地。全体辅导员以校为家,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坚决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院组建全员轮值先锋队和战“疫”临时党支部,全程吃住在校,与学生并肩防“疫”,及时暖心回应学生诉求,精准高效解决学生问题,做到了学工队伍“赴一线”、疫情防控“不断线”、学生工作“不离线”、助力学生“不掉线”,为学生架起一座暖心的桥梁。疫情防控以来,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学院学工队伍持续构建细化网格化管理,主动施策,多点发力,加强组织领导,织密疫情防控“安全之网”;压实作风建设,完善疫情防控“服务系统”;做深思想教育,筑牢疫情防控“信念堤坝”;做细宿舍管理,搭建疫情防控“管理网格”;坚持精准施策,强化疫情防控“疏导解压”;严密跟踪学生健康动态,开展系列暖心服务活动,全力以赴筑牢防线,守护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学生思政工作,共绘疫情防控“同心圆”。

计算机学院召开学生工作会议
“我最牵挂的就是我的孩子们。”她,是三岁孩子的宝妈,也是一名学工战线的辅导员。面对新一轮疫情的来势汹汹,学校进入了全校静态管理,在学校首批驻校志愿者名单里,她名列其中。当疫情袭来的时候,她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我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用真心去感召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情去凝聚学生。疫情之下,我更要用行动去引导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不忘初心,回归本职工作。选择与自己的“孩子们”站在一起,逆行入驻,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她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辅导员——王冰。
冰姐知心,学生安心
“宝宝们打卡了!”
“随时电话联系!”
这是最近王冰老师对学生们说得最多的话,疫情形势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她第一时间向同学们传递最新疫情情况以及学校的相关防疫要求。引导同学们不信谣、不传谣。疫情当下无小事,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带领校内132名同学按时按次参加核酸检测、每日健康打卡、建立学生健康状况工作台账、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状态和行动轨迹。对于在外实习的学生,她坚持每天将校外177名同学打卡定位与最新的流调信息进行核对,每日更新学生校外实习情况,对于重点地区学生,她坚持每日通话,及时掌握学生健康情况并实时向学院领导汇报,自上而下实施零报告制度,落实全员防疫,最终完成软件工程专业2018级309名学生每日的健康情况上报存档,做到了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不落一人,不留死角。

公寓志愿服务
学校静态管理期间,每个夜晚,有她负责的学生公寓就有她的身影,她变身“知心姐姐”,每日深入宿舍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他们身心健康、学习状况,耐心倾听学生诉求,帮助学生疏导紧张情绪,提醒学生按时休息,解决学生各种突发问题,对出现恐慌情绪的个别学生,耐心安抚、指导、鼓励,确保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想情绪稳定。并且对家庭经济困难、情绪波动异常、学业困难、未就业的学生通过电话、QQ、微信方式进行谈心谈话,用爱心、暖心化解学生焦虑情绪,用行动解决学生困难,用责任和担当出现在学生最需要的每个时刻。

深入学生当中谈心谈话
王冰老师作为一名毕业班辅导员,关心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疫情与互联网公司裁员潮影响之下,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变得更加艰难。毕业生们面对难乎其难的变化,没有做好应对准备,感受到了真正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她带领未就业同学座谈反思,因“生”制宜给予建议,建立就业台账,对未就业同学一对一跟踪,一对一帮扶,主动帮助未就业同学修改简历,带领无实习无面试经历同学开展线上虚拟笔试、面试等活动。她实行“牧羊”式就业推进模式,她作为羊群中的“牧羊犬”及时做好推进监督、矫正的作用,督促同学们跟上队伍,并挖掘优秀就业模范“领头羊”,激励更多未就业同学向“领头羊”看齐。在疫情更加严重的毕业季,就业率同比去年上涨15.7%。

召开学生就业工作推进班会
在理工工作八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到学生工作中,永远与自己的“孩子们”站在一起,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总能看到她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身影。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大事小情,有事都愿意找她诉说,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冰姐”。她的学生说,“只要有冰姐在,我们就心安。”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好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王冰老师一直坚持的信念。
一面旗帜,一支队伍
在逆行的队伍里,不仅有王冰老师一人在作战,在她的身边是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团队,他们是同行的伙伴、是朋友、是战友,他们满怀激情与力量,时刻坚守在抗疫一线,是可爱的他们汇聚成学校疫情防控的关键力量。在疫情面前,计算机学院成立战“疫”临时党支部,织密织牢校园疫情防控网,守护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多日的劳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坤雁的视力出现了问题,但是她依旧坚持在一线,带领全体驻校辅导员、学生党员志愿者深入学生公寓,逐一走访公寓宿舍,细致摸排公寓内每间宿舍的学生信息,并构建战“疫”临时党支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统筹公寓疫情防控、思想引领、线上学习和志愿服务等工作,开展一对一摸排,模块化管理。全力协助做好体温“一日三检”、核酸抽检、全员核酸检测、落实晚点名制度、信息上报、应急处置等工作,做实、做细、做全相关工作,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多措并举做好防控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排查过程中他们耐心了解学生诉求、纾解学生焦虑、破解学生难题、化解学生矛盾……在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往返于各个学生公寓,先后走访了403间学生宿舍,慰问了2023名在校学生,缓解心理焦虑学生30余人。每次走访就是好几个小时,困了,就冲杯咖啡提提神。刘坤雁副书记的眼病越发严重,经过大家的劝说她去了医院,诊断为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她最惦记的还是学院近4000名的学生们。不能与她的团队冲锋在一线,她就在线上指挥,多次组织召开线上学生工作例会,要求全体辅导员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杜绝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厌战心态,对于学生信息摸排、核酸检测、校内隔离等工作要严格落实,对于可能存在的隐患要严防死守,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要密切关注,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学生,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学院学工队伍齐心协力,切实守护好在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用责任筑牢疫情防控的堡垒,用爱与担当传递温暖和真情;勠力同心,全员坚守岗位,全时段保持工作状态,充分展现了学工一线的硬核担当。

党支部志愿服务

线上做心理疏导
面对学生在疫情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更需要辅导员们的稳心、暖心、聚心!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队伍组建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以学院的心理工作室为依托,共同建立起学院心理委员工作群,构建学院心理健康网格化工作体系,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班级微信群、QQ群、心理健康热线、《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带领学生拍摄疫情防控宣传短片等多渠道,用最贴近学生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的庇护和防疫知识的传播。制定了无接触心理面谈咨询、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心灵微课堂、心理危机预警和转介等详细工作预案,在延续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返校后被隔离观察学生、毕业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按照“一生一策”建立学生心理台账,严格执行学院心理健康“日报告”制度,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成员把所学的专业心理知识技能融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感、心理支持,教给学生情绪疏导的方法,用爱和科学的力量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帮助学生以自信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做一名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认真笃学的修行者,游必有方的识图者。
做一名24小时不下线的“战时”辅导员
驻校的第18天,计算机学院全体辅导员们带领学生全民核酸检测11次,校内核酸抽检6次,自检自查4次,疫情防控主题班会120余场,“心理状态调适”主题讲座10余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164次,公寓志愿服务180余小时,为全院3900余名学生及时分享防疫知识,回应学生关切问题,解决同学所需,引导同学们合理安排校园学习生活,积极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防护能力,共同筑起抗“疫”的心理防线。辅导员们坚守岗位,投身一线,他们通过一场场班会,一遍遍细心叮嘱,一句句暖心关爱,凝聚起学校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24小时待机,全天候在岗,计算机学院全体辅导员全面参与,全程在线,在办公室、寝室里、操场上,从室内到室外,从白天到黑夜,都是他们奔波的身影,只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们”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在”。他们用点点滴滴的工作践行着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心守护学生安全。疫情在,“战疫”仍未胜利,他们选择做一名24小时不下线的“战时”辅导员!在这特殊且不平凡的当下,他们愿做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路,愿用梦想去成就梦想,愿用信念去捍卫信念,愿用生命去影响生命,这就是他们——学工人!

师生同心共筑防疫阵地
“我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要有温度、有责任、有韧性。平常工作如此,在校园静态管理的特殊时期更要如此。要做有温度的教育,给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帮助同学们缓解心理压力;要做到责任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基础素质,在封校期间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管理条例;要做到有韧性的教育,身体力行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现出学生工作者的韧性,带领同学们共同面对封校期间的压力和封闭带来的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当问到王冰老师想不想孩子时,她眼眶湿润了,她说:“每天走访完宿舍都要和3岁的儿子视频,孩子从出生就一直跟自己睡,住校后每天晚上孩子都等着妈妈视频说‘晚安’才睡觉,有时候王冰在宿舍走访到很晚,他也会乖乖地等着跟妈妈视频。孩子知道,妈妈现在住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也需要妈妈。”她说:“作为辅导员要明责于心、履责于行、担责于身,当好宣传员、引导员、网格员、勤务员,身体力行,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感人的画面,朴实的话语,让笔者不禁潸然。
众志成城,高山亦可逾越,勠力同心,难关必将攻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王冰老师只是奔波在抗“疫”一线上学生工作队伍里百余位学工人的其中一员,他们默默奉献着,因为他们的一句“我在”,共筑了疫情校园防控的坚强屏障。他们用平凡的实干书写不平凡的赞歌,在平凡的岗位中守着自己的“责任田”,为每一位理工学子保驾护航。
“学工战线女老师较多,她们大多上有年迈的老人,下有年幼的孩子。但是特殊时期,她们都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住校时间最长的辅导员已达到19天,他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他们起早贪晚地辛苦忙碌让人心疼”,学生处戴湘竹处长哽咽地说。
他们是非常时期最可爱的人!这场战“疫”仍在继续,但学工人的内心无比坚定、笃信,因为有一批平凡而伟大的逆行者、坚守者、热心者“疫”然前行,扎根于防控一线,与“孩子们”守望相助。“上下同欲者胜”,坚信不久的将来,风雨过后的彩虹必将绽放异彩。学工人的故事还在书写,全体学工人将继续上好抗“疫”思政大课,筑牢织密疫情防控校园安全网,将校园阵地捍卫到底,勇担时代赋予学工人的使命与责任!

校园美丽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