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走基层】首夏犹清和 芳草亦未歇

——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纪实

作者:张强责任编辑:徐状 审核:校对: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时间:2019-07-05 09:04:42点击:

一阵夏雨过后,天气格外清新。在这似锦、绚丽、明快的季节,漫步南区化工学院潮湿的林荫路上,两旁的花草以温润明净的灿烂直入眼帘。因为那一片红花绿叶浸润的缘故,特别舒适的感觉牵引了美好的心情,悄然萌动,如水荡漾。一个与化学元素相关联的教学单位,使人不禁想到环境与生态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笔者试图通过讲述发生在化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申报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过程中的那些人和事,以飨读者,让大家师生了解工作在教学一线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感人事迹。

2019年6月中旬,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通知,对2018年经过学校自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等程序,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办法》,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理事会审议批准了相关专业的认证结论,并对认证结果进行公布。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共五个专业通过本次认证,有效期6年(有条件)。通过认证的专业将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名单。这标志着上述专业已迈入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行列。

消息传来,学院上下无不为之振奋,特别是那些为专业认证呕心沥血、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更是喜极而泣,个中五味杂陈变成了心中喜悦和幸福的泪水

起步篇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学校于2014年9月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当时环境工程专业并未在首批启动的九个专业之列。2015年底,时任院长孙晓君带领当时环境系主任艾恒雨和闫险峰老师参加了全国环境工程类专业教学研讨会后,敏锐地捕捉到了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当机立断决定在环境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当系里教学会议讨论这件事时,艾老师为大家讲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讲了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大家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毫不犹豫、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认证的工作中。从那一刻起,全系教师踏上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征程。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2016年9月全系进行了第一次申请,并通过了环境工程专业分委会的审核,虽然没有最终获得进校考察资格,大家认为这并不重要,反而以此为契机进行了深入思考,积极走出去,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改进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专业的教学管理和育人理念。学院组织专业的所有教师分批次的出去学习培训,每次培训大家都有新的收获,对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多了一份新的理解,并对自评报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修改。单就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环境工程系干部教师就进行了不下10次的研讨和修改,而每次的讨论都异常激烈,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每分解完一次大家就要调整一次支撑的课程,也就意味着要把试卷搬出来重新进行一次达成度计算。每一次大家都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最后一次,再也不改了,但每一次大家有新想法、新理解,又会不由自主地去完善去改进。

2017年9月,环境工程专业再次提交认证申请并获批,并确定于2018年4月末提交自评报告,2018年6月19-21日专家组进校考察。时间紧任务重,每位老师都克服了重重困难投入前期准备工作,没有牢骚抱怨,只有苦干实干。4月份是最终冲刺阶段,学院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带领环境工程系的全体老师逐字逐句地对自评报告修改了三稿,那段时间,所有老师有课的去上课,下了课直接就扎到会议室,没有课的老师主动来学院投入工作,每天从早八点到深夜十一二点。经过不断打磨,最后终于形成了18万字的自评报告及满满一档案柜的支撑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在张桂玲副院长的带领下,将所有的教学文件进行了梳理整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使教学管理更规范,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内外。

促改篇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持续改进”,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对各门课程的质量进行评价,找到能力培养的弱项,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让学生的培养过程真正实现闭环。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将教学改革搬到了课堂,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O2O等教学模式都如火如荼地用起来了,大作业、技能竞赛、过程考核、演讲报告等考核方式实实在在地用于各种能力测评中。逐渐丰富完善的学教评价体系让老师的工作量翻番了三到五倍,可是老师们没有一点怨言,在教研室经常听到的却是,小李同学通过大作业的训练又进步了,小王同学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环境工程专业的每一位教师潜心教书、倾心育人,正在逐步成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有方、教法有术的队伍,在环境工程系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是开展得有声有色,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改项目共25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教师不断将教改成果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实验中心是化工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学院启动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更新完善了实验教学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组织制订了《化工学院实验教学规定》、《大型仪器管理制度》和《化工学院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24个,编制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规程45个,完成了330块制度展板、安全标识、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设计、校对、采购和安装布设。通过改造,实验中心基本达到认证要求实验室面积标准,生均5m2。通过补充,达到了认证要求的基本台套数,满足了每个实验小组3-5人的教学要求。在牛古丹老师指导和带领下,岳鹏、樊少辉等5名学生用2年时间将使用了20年之久的原有实验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制作。通过亲自设计、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实验内容,使实验设备更接近生产实践,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经费。

学生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党委书记徐春霖把化工学院作为试点单位,率先开展了第二课堂学分化,构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要求学生自觉地参与素质教育的各类课程,变“老师让我参加”为“我要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促进他们自主成长,对于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支撑。

辛劳篇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当认证工作于2017年9月再次提交申请并获批,确定2018年4月末提交自评报告,并确定2018年6月19-21日专家组进校考察。这个期间时间紧任务重,每位老师都克服了重重困难,杨莹、杜青林和颜婉茹老师的孩子正在紧张的高三备考中,于彩莲老师的女儿面临着竞争激烈的中考,李芬老师体检过程中发现了甲状腺肿块,杨莹老师有严重的类风湿,于彩莲老师患上了甲状腺功能亢进,杜青林和颜婉茹家里还有需要24小时陪护的老人,艾恒雨老师的爱人头部发现了肿瘤,其他年轻的老师家里还有幼小的孩子需要照顾,那个时候每个人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工作量,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分配给大家的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自评报告撰写的核心由时任副院长张桂玲牵头,系主任董晶颢、副主任李芬,骨干教师艾恒雨、魏金枝等参与的申报材料组成员,整个寒假期间全力以赴投入到自评报告的撰写中,一直工作到腊月二十九。颜婉茹老师夫妻忙于认证筹备工作,期间他们是最早到达学校的,也是最晚离开的,连女儿参加高考也无暇顾及。他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仅实施了O2O,引入了实验竞赛,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而且以开放实验的方式带领学生参加新闻夜航的环保公益活动。

实验中心主任张艳一直为认证工作忙碌着,期间没有因家里老人去世或孩子结婚而耽误一天工作。为了实验室的改造,她与学院的老师6个寒暑假基本放弃休假,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不用搬家公司等前提下,在学院机关干部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协助下,有效协调资金来源、设计、施工改造、搬迁、设备就位、调试等工作,完成了实验室装修和10个实验室的实验台、通风系统改造、通风柜和天平台、离子色谱、曝气充氧、生物滤池、自由沉降等64套实验仪器和装置搬迁安置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准备材料期间,经常要外出考察交流学习,一次,环境系主任董晶颢老师在赶往外地公出途中,突然得知爱人临时接到紧急任务,要马上出差,而她们的女儿才上小学一年级,她并未中途返回,而是将女儿托付给了同事,她在外奔波了三天,环境系的老师大部分都帮她接过孩子,她却经常开玩笑说她的女儿是环境系这个大家庭养大的。六一儿童节,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陪伴外出,而她却带着女儿在办公室加班。女儿经常看着她童言无忌地问:“你是不是我亲妈啊?”她歉疚地苦笑着无言以对。在准备认证材料期间,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凌晨2-3点才睡觉,有一天在和学院领导讨论报告的间隙,趴在电脑前就睡着了,2018年春节期间,她仅在大年三十休息了一天,初一开始又回到工作岗位。

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山率领学生工作人员和院机关干部积极配合认证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撰写学生工作部分的申报材料、协助实验中心搬迁设备、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为认证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时任副院长张桂玲在2018年第一次认证的冲刺阶段的一天,与院领导和系里老师一道认真审核提交的认证报告,从中午一直讨论到晚上7点多,她的家人多次打电话说孩子未到家,在坚持讨论完报告才回家与家人一起找孩子,事后了解到,孩子放学后因太困,坐过了车站,一直坐到了104公交车终点站哈达屯,在寒冷的冬天,五点多天已经黑了,孩子手机正巧没有带在身上,身上没带多余的钱,小男孩从哈达屯走了将近2个小时直到晚上8点左右才回到家中。

时任院长孙晓君在认证过程中,不但是把握方向,统领全局,更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一次加班、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审稿……都能见到她的身影,甚至是专家组进校前实验室的大扫除,她都逐个实验室检查,正是这样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让专家走进学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窗明几净、整齐有序、严格规范,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正是这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过度的操劳,使她身体严重透支,好多次累得血压飙升。环境系的老师常说:“在这样的好领导的感召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正是院领导身先士卒,以身表率的默默工作,鼓舞着、感动着、激励着每一位学院和系里的老师,大家更加坚定了信念,坚定了决不让环境系在认证中拖理工大学的后腿,树立了让认证从我做起,无愧于环境系,更无愧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坚定信念。

亲情篇

“如若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认证工作不但调动了学院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激发了他们培养人才的热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广大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对学生的管理真正做到了严慈相济。从新生入学进行人生规划和大学生涯规划、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的解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风建设、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各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中心,都明确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特别是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帮扶措施,制订了跟踪评价体系,在发现学生长处的同时,也及时发现其短板,不但针对一门课程、一个环节进行帮扶,还在专业内部形成帮扶接力棒,一些在大一入学时还一脸茫然、毫无目标的学生,经过教师的接力帮扶,在大二、大三阶段就出现了惊人的转变,不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还能主动承担一些班级工作,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到大四毕业时已经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热点,进入工作单位短短两三年就能得到升职机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产出导向”,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用人单位评价机制。通过定期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并获取对毕业生知识体系、综合能力等方面培养与改进的建议。在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更是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持续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视野等非技术能力。

环境工程系教师们传承着关爱、关注学生的优良传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为优秀的学生推荐求学机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督促、帮扶和沟通。老师们就像传递接力棒一样,把一些学习困难或者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情况介绍给下一学期的认课教师,大家一起探讨帮助的措施,交流经验。老师们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很奏效,每年都会出现几匹“黑马”学生,由旷课生变为抢占前排座位生,由“挂科大户”变为教学互动积极参与者,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显著提升。老师们的付出也得到学生的信任,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困惑和难题时(如考研的准备与择校问题、就业岗位的选择问题、个人情感问题等),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师请教,他们把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

环境2013—2班张婷同学在毕业留言中写到:“老师是大学的引路者,让刚刚入学时倍感迷茫的我能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并不忘初心,坚定目标。在这段成长历程中,每每遇到困惑时,老师总能为我指点迷津,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让我对之后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明确的想法。”环境2014—1班李卓霖同学深情地回忆道:“老师无时无刻都像母亲一样关怀着我们班上所有同学。对我们政治上严格要求、学习上悉心指导、生活上热情关心,在我最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时候,敬爱老师如同航标灯一般,带领我走出困境。这不仅使我大学期间尽快成长,还使我走入社会后,始终怀揣感恩的那颗初心。”

成果篇

“汗水落地惝无声,换来五谷丰登。”专业认证工作虽然历经了忙碌、辛劳和无私奉献的过程,但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感,收获了成就感和幸福指数。夯实了全院“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就在几天前,环境工程专业刚刚获批黑龙江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被推荐至教育部参加下一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环境工程系党支部刚刚获得2017—2019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党委书记徐春霖在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先优表彰大会”上作为基层代表作了典型发言。环境工程系还多次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2009年度、2013-2015年度、2017-2019年度)、“三育人先进集体”(2014-2016年度)。环境系在培养优秀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近5年,魏金枝、董晶颢为“三全育人”工作先进个人;李芬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董晶颢、魏金枝、艾恒雨获“优秀教师”称号;魏金枝、杨莹、姜俊艳老师获得校“优秀主讲教师”的荣誉称号;魏金枝、董晶颢、于彩莲、艾恒雨、闫险峰老师获得“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董晶颢老师获得一等奖,庞素艳老师获得二等奖;2016年,董晶颢老师、庞素艳老师在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青年教师刘乾亮获得理工组三等奖。近五年本专业教师承担教改项目共25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建设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得省级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行业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专业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近三年,在研和结题的国家级、省、市及厅局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项;获发明专利近20项,出版教材4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50余人次。学院党委在2018年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检查中均获得优秀。学院先后荣获哈尔滨理工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五一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感言篇

“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在迎接工程专业认证的900多天里,学院教师化压力为成就,化辛苦为幸福,当流淌的汗水和泪水浇灌的认证之花终于开放时,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广大教师不辱使命,自豪感油然而生。当激动兴奋的涟漪渐渐褪去,继续努力之情跃然而出。

杨莹老师感慨道:收到专业工程认证通过信息的那一刻,本以为会很兴奋,但实际上只是很平静地回复了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是啊,全系人共同奋战了那么多的日日夜夜,多少届学生的每一份试卷被我们重新翻阅;多少次夜半的电脑上任务接龙;大批量数据的统计整理;多少次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字斟句酌;多少次认证报告的讨论、完善;多少次的假期连续加班……所以认证通过这个结果应该说是对大家最大的奖赏。我们欣慰地接受胜利消息的同时内心似乎都比较平静,因为原来的认证过程需补充的工作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办公日常,我们习惯地、熟练地去应对它们。学生的教学工作更趋完善,各项数据统计整理工作井井有条,学生日常成绩的考核更加严谨、合理。这些无一不浸润着认证过程的成果。当去对比认证前后的各项工作的完善及变化时,会由衷地表达“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于彩莲老师深有感触地表示:回顾认证工作走过的历程,可以说有太多的艰辛和不易。2015年秋季,学院领导要求我们环境工程系启动工程教育认证,当时我对什么是工程认证几乎一无所知,经过外出参加会议培训的同事的讲解以及自己的学习才逐渐对认证工作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落实到自评报告的撰写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顺利通过认证,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临出发前一天退掉了假期去昆明旅行的机票、酒店;明知身体患病了却还是坚持集中加班结束后才去医院做检查,加重了病情,老人住院、孩子中考等等,所有的付出在认证结果公布后都化作了往事……

学院教师在认证过程中以主人翁的意识、无私的奉献斗志、忘我地工作态度,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形成了群情激昂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做出了贡献。他们纷纷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师德标准,遵循“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行为规范,主动践行为师之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努力作一名受学生尊重的人生导师。

专业工程认证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为学院发展史镌刻了浓重的一笔,掩卷沉思时不轻叹流年,曾经流过的辛勤汗水、激动泪水,必将成为学院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展望未来,站在更高的、新的起点上,广大教师精神抖擞、再燃斗志,他们决心在新的征程上,在迎接国家教育部参加下一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中,再谱新篇,再创佳绩。

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认证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见面会

学院领导到实验室检查指导工作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期间学院班子成员与中层骨干合影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