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理工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人物 > 正文

【走基层】常守移山志 脱颖自有时----记我校2017年度“巾帼十佳”称号获得者、外国语学院常颖教授

作者:魏绪涛责任编辑:徐状 审核: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时间:2017-06-01 10:04:15点击:

从初识大学俄语课教师常颖至今,已经“尔来二十又一年矣”!此间虽彼此接触不多,但有限的几次“工作中的交集”还是令笔者对她“外柔似水、内坚如钢”的人格魅力感受深刻。而在“常老师”升级为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的“常主任”后,其出色的工作业绩频频成为校内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更使笔者对于探求这一人格魅力的成因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兴趣。

时值常颖入选我校2017年度“巾帼十佳”,笔者有缘对她进行深度采访,终于把“内心深处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了第一个问题提了出来。

“不瞒您说,在我们俄语生的专业必读书目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百读不厌的作品之一,而且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也是我的偶像,但如果非要把我说得有多么‘高大上’,我也只好套用一下孔乙己老先生的‘不要取笑’答复您了,”面对溢美之词,常颖谦虚而幽默地回绝了,语调轻缓但不失坚定,充满着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知识分子特征,而对“您”字的下意识使用,又将其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之深显现无疑。“至于我的性格,确实有比较坚韧的一面,因为说句实在话,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普通人,得益于现实生活的一次次教育,我逐渐懂得了‘有志者,立志长’和‘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才终于有了淬火成钢的机会。”

世事无常:输掉起跑线,赢来新起点

常颖崇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是有原因的——她父亲就是一位从军校转业回哈的军官,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大学生。从很小的时候,英武果敢的军人形象就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考军校、做女军官成了她最初的梦想。而得益于做小学教师的母亲的科学培养,她在小学和初中前期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尤其是俄语,因为有对保尔的崇拜,她学得非常用心。然而到了初二,武侠小说开始风靡中国大陆,有强烈英雄崇拜情结的少女常颖,“无可救药地”被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笔下的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深深地迷住了,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虽然在初三后期“幡然悔悟”,但无奈前期给自己“挖的坑”太大了点,加上中考前几天不走运,赶上发高烧,临场发挥较差,最终只考上了哈市的一所普通高中。

“当时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在我所就读的那所普通高中,一直到我上高三,都还没有过学生考取本科的记录。”常颖介绍说,“不过还好,我摊上了一位责任心超强的班主任,也就是我的俄语老师,尽管教学水平比重点高中的名师略有不足,但耐心敬业、管理严格,对解决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很有经验。然后,我和班级同学懂得了自律,学会了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学习状况渐入佳境,1988年高考,我们班一下子考出了六名本科生,为学校创造了奇迹。”

只可惜,“略有不足”毕竟是“不足”,常颖同学的高考成绩虽超过了本科录取分数线,但距其心仪的军校要求还是差了点,只能让她屈尊自己的第二志愿——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专业了。

“这就是我刚刚说过的‘现实生活给我的一次次教育’。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自己昔日的少不更事追悔莫及,也犹豫过要不要复读一年再去冲击‘军校梦’,但在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接受现实。确实,有母亲和高中班任的例子,我本人对教师职业也并不抗拒,所以第二志愿才报的师范。”常颖回忆道,“这之后,我便怀着对教书育人的尊重和为人师表的期待,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开始了新的寻梦之路。四年下来,我在哈师大不仅培养了良好的俄语综合运用能力,也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经历了在中学带班实习,为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上大学的那几年,正赶上俄语热在我省我市“持续升温”、俄语人才供不应求的时代,尽管是高师生,但早在1991年下半年,也就是毕业前大半年,班上相当多的同学都找到了非教师职业,我本人也曾通过了秋林公司的招聘。不过,四年的师范教育让我割舍不下教师工作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权衡了快乐度之后,我义无反顾地放弃了那份待遇优厚的职位。本来我们做教师的去向应该是高中,但刚好我校的管理学院,当时叫哈科大管理系,需要开展对俄劳务输出人员语言培训,于是我就幸运地被签下,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

时光荏苒,迄今常颖已经在我校的三尺讲台“站”了25个春秋,其间讲授过公共俄语、专业俄语、对外汉语等本科、研究生课程20余门,教过的学生累计超过2000人,年均学时高达546。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努力克服遇到的难题和挫折,完成了从青涩到沉稳的职业成长。在历年的各种评教中,她的成绩均为优秀,2016春季学期她的《俄语口语专项强化训练》课程更在全校综合评估榜上位列第一。她还先后多次获得校优秀主讲教师以及学习与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并于2013年和今年分别入选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巾帼十佳”。

与此同时,年轻的常颖也从学生时代遭受的“一次次教育”中深刻地体会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于是适时地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完成了自身学业的深造:1995年考取黑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又考取黑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并于2008年成为外国语学院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

“现在高学历在高校越来越受重视了,可在我攻读硕士那三年,很多人都认为我是在自讨苦吃,因为我当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本科毕业教大学,这个性价比绝对够叫人羡慕了,还要啥自行车呀!”常颖笑言,“另一方面,在职求学真的是一项劳心劳力的苦差事,我也曾多次自问是否有必要,但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因为我要的不是‘镀金’,而是‘充电’,人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教书何尝不是如此!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想站稳讲台,吃老本迟早是行不通的,我不想将来给自己再留遗憾。至于后来考博,除了学校提倡,更多是因为硕研学习期间,我见识了李锡胤、华劭、张家骅、陈国亭、黄忠廉等一众大名鼎鼎的大师级俄语学者的风采,树立了见贤思齐的目标。现在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变得会愈发优秀。”

应该说,常颖的选择不仅是正确的,更是前瞻性的。多年来,她能够完成专著4部,主参编教材10部,发表教改论文6篇、学术论文40余篇,合作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完成省高校教改课题等各类课题近10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课题10余项,并当选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的指导教师、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八级水平测试阅卷小组成员、中国俄语教师联合会会员、全国高校俄语大赛评委、黑龙江省俄语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翻译协会会员、黑龙江俄语风采大赛哈尔滨赛区负责人等职,“巨人的肩膀”绝对功不可没。

“多年来,我常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学生:做人,千万不要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要相信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会再给你打开一扇窗。”常颖总结道。

天行有常: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

2004年,凭借荣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院校的“春风”,哈理工开始积极申请了俄语专业办学资质,时任校长赵奇亲自点将,让只是普通教师的常颖负责主要申报工作,并承诺获批后将任命她“直通”为俄语系主任。

在校领导的坚决支持和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常颖的努力收到了应有的回报,2005年,哈理工大学俄语系正式成立,她本人则真的当上了系主任。

“以前没做过领导,这时才知道,自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常颖表示,“首批俄语专业只录取了1个班,26名学生,学院领导安慰我说这就是个实验班,可我心里清楚,这个实验班可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优中选优的实验班,而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班,因为所有学生的俄语基础与我的系主任生涯一样,都是零起点;至于师资,由于学校不建议抽调大外的俄语教师,我手下只有徐佩、杨蕊两个刚毕业的年轻硕士,外加几位从兄弟院校请来的负责口语教学的俄罗斯外教。总之,‘直通’受命最初带给我的,可不是俗人想象中的‘升官发财的喜悦’,却是‘压力山大’呀!”

虽然如此,但常颖其实早已经想好了对策:“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决定力拼俄语系成立的开局之年,全力争取‘第一桶金’。具体说就是打好2005年11月份的黑龙江俄语风采大赛。这说起来有些‘放卫星’之嫌,因为赛事举办距离新生入学只有两个多月,届时我们的零起点学生连基本的语法都不可能学完。但学校不是说过‘要政策给政策’的话吗?那咱们就多多申请各种能赋予参赛学生的鼓励政策吧。而学生,因为新入学,比较听话,心气也比较足,报名很踊跃,参加系里搞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也非常投入。两个月后,我们选派的‘菜鸟’选手竟然击败了众多有着老牌俄语专业的兄弟院校的学生,拿到了演讲大赛的二等奖!初战告捷为我们树立了信心,也为下一步工作做好了铺垫。”

首先是乘胜追击、继续深入贯彻“以竞赛促学习”的办学理念。如今,让学生“一次参赛,终身受益”已然成了俄语系的经验之谈。2007年俄语05-1班付慧芳喜获东北地区高等学校专业俄语大赛三等奖,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语言进修6个月,这是我校本科生获得国家公派留学的首例;2009年6月“中国俄语年”哈尔滨市俄语比赛中常颖指导的理工代表队荣获亚军;“2009中国俄语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中06-1班卜令龙获得高年组单项赛冠军;“2012中国俄语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中俄语专业第一届研究生田欣欣获研究生组优胜奖,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俄罗斯进修1年的机会,这是我校研究生因赛事获得国家公派留学的首例,此后每年俄语专业学生都能通过赛事获奖取得教育部公派留学名额。2016年“胜者为王”央视俄语大赛上我校代表队作为唯一一支理工科院校代表队力克多所著名高校代表队,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受到全国瞩目。

俄语系现已成为4届黑龙江俄语风采大赛哈尔滨赛区的协办单位。2013年在我校联合主办了“俄语我心中的歌”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国际高校俄语竞赛。几周前,首届“哈尔滨俄语之春”中俄大学生俄语竞赛在我校西区成功开赛。本次比赛是“俄语无国界”中国东北地区俄语语言文化艺术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获得央视俄语频道的报道。

其次是坚守“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就业是俄语专业办学发展的生命线”的办学理念。常颖经常在不同场合这样表述自己对此的独特理解:“俄语中‘毕业生’一词源自意为‘生产’的动词,也就是说,毕业生是学校的产品。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工厂的话,那么招生是原材料采购,教学是生产过程,学生是产品,就业就是销售环节。产品质量高有利于销售,而销售业绩好能够促进产品生产,形成良性循环。相反,产品积压、没有市场需求就会导致产业链断掉。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说,就业就是专业的生命线,就业率提高是把专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仅有“常说”是不够的,要把大道理落实为真成果,还需要“常做”。为此,常颖率先垂范,她主动承担本科生第七学期专业讲座任务,帮助学生定位就业和考研方向,协同辅导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曾经风靡全中国的俄语热一去不返的20年后,2016年俄语系就业率竟达到100%,与朝鲜语系并列全校就业排行榜第一位,她本人则作为获奖部门代表,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全员就业工作总结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再就是抢抓机遇,积极进行学科建设和推进“走出去”的国际合作交流战略。2012年通过与英日专业联合申报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俄语系开始招收俄语语言学和俄罗斯文化两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年招生4-5人。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8人,在读3个年级13人,本科办学规模则从最初的1个“小白鼠班”发展到9个本科班212名学生。同时,在常颖的努力下,俄语系与独联体国家6所高校签署友好学校框架协议,建立国家公派、校际互换、自费留学等渠道以及语言短期实习、插班进修和攻读硕士学位等层次的立体化派出机制,先后派出学生110余人次,不仅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更扩大了哈理工俄语专业的知名度,2013年跻身全国俄语专业排行榜前20名,在省内业界名列前茅。

成绩的背后,凝结着常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比如,她倡导“课前30分钟早自习”的小举措一直坚持至今,成为俄语系低年级的教学传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获得学校的肯定并建议推广。一批学生在先后考入人大、首都师大、大外等国内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后,感谢最多的就是这个早自习制度。但谁曾统计过,常颖为了确保这项制度推行到位,长年风雨无阻,克服家远且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带头提前半小时进教室,其“加班费”可以价值几许呢?又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她精心编制每一个假期作业,最多时一个寒假结束后一周内批改了144篇作文,也曾经一个月内检查了全系120余人的寒假音频模仿作业,这份无偿付出若是按照其俄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阅卷专家的身份收取报酬,又该是怎样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对待同事,常颖也尽显“知心姐姐”风范,踏踏实实地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在自己的年龄真正是“老大”的“老俄语系”,还是在吸纳了原大外俄语教研室的老大姐们之后组建的“新俄语系”,都是如此。她建设了外国语学院唯一一个格子间式的办公室,为的是提醒同事们“在这里工作永远是第一要务”,更注重从内涵上打造高水平团队。俄语系办学刚入正轨,就鼓励两名“左膀右臂”徐佩、杨蕊脱产读博,结果两人一个去了北外,一个去了白俄罗斯,一走就是好几年,但学成后都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常姐”身边。而我校首例因赛事获得国家公派留学的田欣欣,则在毕业后谢绝外企提供的“年薪30万并供房配车”的“诱惑”,做了“常姐”以情留人的“俘虏”。现在的俄语系,拥有一支由5名博士、2名在读博士组成的学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法过硬、研究能力强的俄语专业教师队伍,在大家的共同辛勤努力下,俄语专业自2007年第一届学生参加全国俄语专业四级考试以来,过级率从53.8%增加到97.8%;专业八级过级率从46.15%增加到74%,最高达86%,优秀率也呈递增趋势,更有多名毕业生考入国内一流学府攻读硕士学位。俄语系也因此于2008、2014年度2次获评校“三育人”先进集体。

壮心如常:往者俱往矣,来者犹可期

诚然,不会有人认同常颖自认的“才疏”,但既然她本人也承认自己的“志大”,我们自然有理由想了解她还有怎样的更多、更大的追求目标。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实生活赋予了我太多的责任,也就逼迫我确立太多了的‘小目标’,在此实在是一言难尽了。”常颖认真地说,“但我内心充满信心,相信我不仅能完成每一个‘小目标’,也终究会用它们实现我的人生‘大目标’,那就是像保尔所说的那样,不让自己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或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总之,我愿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应做的本职工作,付出自己的洪荒之力!”

虽然最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但结束采访的笔者依然深感满足。相信常颖很快就会用实际行动给予我们最确切的回答。“常言”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就请大家静静等候她再传佳音吧!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