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理工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人物 > 正文

[复制]中国新型常规潜艇造价上亿 艇上官兵要求有悟性

作者:超级管理员责任编辑: 审核:来源: 日期时间:2009-06-17 15:49:32点击:

新华网消息: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一个叫"水下除夕夜"的军旅题材小品,首次向外界艺术化地展现了神秘的中国潜艇部队官兵的生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喝彩与共鸣。这次新华军事记者利用采访海军某潜艇部队蔡一清事迹的机会,实地接触了中国潜艇部队,在这里和网友们聊聊"我所接触的潜艇兵"

牙好胃口就好

潜艇兵的选拔,其身体素质的标准,仅次于飞行员。蔡一清艇长原来就是想报考飞行员,但是由于身体有一点点的不合格,因此机缘巧合来到了海军潜艇部队。

单纯从外表上来看,潜艇兵个子都不高,皮肤又往往晒成了古铜色,因此看上去就是显得精壮、结实。有的资深士官,在这水下已经摸爬滚打了20多年,墨镜一戴,嘴一撇,那叫一个自信、骠悍。

就没有高个么?这倒未必。记者就见到一位国产新型潜艇的副长,身高在1米80以上。记者问他,你这样的上艇岂不是很不方便?据他说,刚开始过舱门、爬上爬下撞头是免不了的,不过后来掌握技巧,"过门"时哈腰、低头撩腿一气呵成。

潜艇兵有一点要求很特别,就是牙齿要非常整齐、坚固,其主要原因是,潜艇兵水下执行任务,或一旦有险情发生,离艇时需要能够紧紧地咬住水下呼吸器。如果牙齿里出外进,那可就不好办了。

这牙好,胃口就好。按照标准,潜艇兵一天的伙食标准是50元钱。记者在采访时,还真有机会在基地的食堂吃了一回丰盛的午餐。先说这环境,基地就在海边,离食堂不远,就可以看见排排垂柳和一汪碧海,食堂高大敞亮,再加上阵阵海风,端的是让人心旷神怡、胃口大开。比北京大小白领,一个个在隔断手捧盒饭充饥,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再说这菜肴,清蒸鱼、虾仁百合、红焖牛肉、荤素共有十来个菜,而主食从米饭、馒头到粗粮窝头,也十分丰富;就是这餐后水果,也有荔枝、樱桃、哈密瓜等好几种。俗话说,午饭要吃饱。从这一天最重要的午饭来看,潜艇兵50元一天伙食标准还真是名不虚传。

可是,当潜艇兵在艇上训练、执行任务,就没有这么惬意了。由于潜艇空间的限制,携带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的数量还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就要靠罐头食品来补充。再好的罐头,连续吃10天以上,也是一种考验了。这时的“牙好胃口就好”,更显得特别重要了。

为将知兵

如果在陆军部队,一个师旅级的部队长,一般不会对下辖基层部队军官、士官的具体情况有多深的了解。毕竟上万人数的规模,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

然而在潜艇部队,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也是师一级的军事主官,他们说起下面潜艇部队的很多士官的优缺点、技术特长,可算是了如指掌。这一方面是潜艇部队的人数较少的特点决定的,另外潜艇作战环境也要求做到这一点。

潜艇兵都讲一句话,叫"几十号人一杆枪"。这是一种比喻,而实际上这现代化的潜艇远比步枪要复杂多了。从鱼雷舱、指挥舱到电机舱、推进舱,潜艇兵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有专门负责的业务。在一些激烈的战术对抗中,比如潜潜对抗或者躲避直升机反潜,潜艇几个动作就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个口令,一个小环节出现失误,实战中就是葬身海底的后果。而潜艇本身的恶劣工作环境,又对成员正常发挥产生负面的影响。"水下除夕夜"这个小品是对潜艇兵工作一种艺术上的升华,实际上要严酷的多。

因此,在潜艇部队,最讲究团队精神。而艇长仅仅靠自身闷头研究业务是不行的,他必须融入到这个集体,必须了解每个成员的细微心理变化,进而带出一个团结的队伍。蔡一清为了能够和下级打成一片,专门学习了自己不擅长的篮球、足球,甚至包括打扑克。"我的爱好要跟着兄弟们的爱好一起,要走群众路线"。这是他的原话。

如果说艇长政委是头脑,那么副长副政委是双臂,各军士长、班长是腰,腰不硬,整个人就站不起来,潜艇就就没有战斗力。有的"腰"就很硬,在潜艇兵中间,一些在声纳、鱼雷等业务岗位上浸淫多年的老士官、老业务长,实践经验异常丰富。任你是潜艇学院的毕业生还是新来的艇长,业务不行在这些人面前"吃瘪"是常有的事。蔡一清这么优秀的军官,当初第一次码头上装填鱼雷,别人需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干好的工作,他竟干了两小时。当时老鱼雷业务长一句"没吃过猪肉,你还没见过猪跑?"噎得他说不上话来。

对这样的骨干,怎么办?一些艇长就告诉记者:这就需要主官要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而且能够谦虚向这些业务骨干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不要许三多

《士兵突击》在2008年可是火的一塌糊涂。但是采访时,一位潜艇部队的参谋长却对记者说:许三多这样的兵,我们潜艇部队可不要。

"木"到雷人的许三多,仅仅是一个虚构的反潮流"励志典型"。而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是没有许三多位置的。就以潜艇部队为例,造价高达上亿人民币的新型常规潜艇,艇员们面对的,或是密如蛛网的管道,或是精密的声纳雷达等设备;或是置身于机器轰鸣、潮湿、闷热的舱室……,潜艇上每个人都需要胜任自己的岗位,否则就会限制装备性能的发挥。

每一个岗位,面对的可能是一些简单的电子显示界面,但是后面却是一系列高技术。一旦出现问题,如何能在第一时间自己解决?这就需要每个艇员都具备相当的基础知识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至于那些能选拔为艇长的军官,更是起码已经过了三四次院校培训。因此,学习,不停地学习,在潜艇部队是一种习惯。据记者了解,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上的专业士官在相关核心期刊发表技术论文,也不是罕见的事。中国潜艇部队还无法实现全部的大学学历,征兵的最低标准是高中水平。没有点悟性,像许三多那样的榆木疙瘩,影响的不仅是自己的发展,还会耽误连累一个团体的水平。

相比潜艇兵所执行的高风险、高压力的战略性任务,他们的收入无疑是不高的。军官和士官一样面临住房、结婚、爱人就业、子女上学等一系列的问题。然而对祖国、军队的忠诚,让我们英雄的潜艇兵克服个人的困难,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重托。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很多潜艇部队官兵都认为,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和人民海军的快速发展,一些暂时的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潜艇兵的这种自信、乐观,使他们能够在几百米的水下这近似太空站的与世隔绝环境中,也能够保持战斗力的发挥。

机智、成熟、坚韧、果敢、健壮,这是记者接触中国海军潜艇官兵的直观感受。潜艇这种特殊的水下作战综合系统,需要的是一群特殊的精英群体。尽管在春晚小品里可以说"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然而社会需要了解,以潜艇兵为代表的一支高素质人民海军队伍为国家海洋利益和海上安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同时,潜艇兵精细的岗位分工意识、和谐的团队精神和浓厚的自我学习精神,也是社会学习的榜样。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