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理工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人物 > 正文

【走基层】绩成于思 业精于勤——记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许家忠

作者:张强责任编辑:徐状 审核: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时间:2019-04-09 09:35:39点击:

许家忠,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工信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哈尔滨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等共计12项,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12篇,EI检索22篇,获批专利25项,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他还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黑龙江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教育厅“复合材料壳体高效成型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Composite Structures、IJAM等SCI检索期刊审稿专家;《工程塑料应用》编委会委员等职务。

与老工业基地共同成长起来的哈理工人不擅长豪言壮语,朴实和真诚更令人踏实和感动。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许家忠就是其中的一员。

育人为本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许家忠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学生树立严谨的求学态度,生活中对待学生却像一位兄长,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平易近人地与学生讨论问题,为他们点亮心灵的明灯。他多次出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如何把晦涩难懂的理论讲活,把枯燥的课程讲成让学习喜欢并且爱听的课,这是许老师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针对青年学生喜欢探索的特点,在从事《PLC应用技术》和《运动控制技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中,他在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讲授实践性课程,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用到的前沿技术和知识融入到学生创新及开放实验、科技竞赛和对学生的培养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科研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和好评。为了便于本科生早接触科研,早进实验室,在条件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他在课题组的实验室内开辟专区,自费购买电脑、桌椅、试验器件等,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及创新试验研究,并多次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学生进行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等知识的讲座。他培养的学生中,8名研究生考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4名本科生毕业后赴美国、日本等国家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在他的影响下,他们中有的学成后留在高校任教,成为国内知名教授。还有多名学生毕业后工作在西门子、华为、汇川、703研究所及航天五院等企事业单位,并迅速成长为工作单位的技术及业务骨干。

作为一名教师,近年来,许家忠主持了包括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等多项教学研究立项。被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工作者”、“高等学校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一院之长,他把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执着镌刻在卓有成效的工作中。2017-2018年带领学院的自动化专业率先通过全球工程教育认证,进入了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在学院工作中,积极推动自动化系科研工作,并依托青年教师联谊会组织并主持“青年教师科研起步成长座谈会”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及研讨会”,加强了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交流。

科研为魂

只有时不我待,才能“让时间成为积极的存在”;唯有只争朝夕,才能让“诗和远方”更加可期。在科研的道路上,许家忠率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瞄准复合材料学科的关键问题,多学科交叉集中攻关,完成了复合材料新成型工艺研究、新制品研发及复合材料缠绕、模压、机加等装备研制,组建了涵盖控制、机械、材料、计算机、力学等学科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高水平研究创新研究团队,培训企业工程师近200人次。

他率先开展了复合材料壳体“内固化”及“热芯缠绕”成型新工艺及机器人缠绕研究,为复合材料壳体“内固化”及“热芯缠绕”成型新工艺研究及机器人缠绕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和优化方法。首次研制基于内固化工艺、机器人缠绕、高精度张力控制技术的复合材料缠绕成型系列核心装备,为内固化工艺及机器人在纤维缠绕领域应用提供源头技术,丰富了我国纤维缠绕装备产品图谱。率先研制复合材料制品全自动、柔性成型生产线,将CAD/CAM、现场总线、在线检测、智能控制等技术应用于复合材料缠绕成型装备,推动纤维缠绕复材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他受聘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标准委员会评审专家,并多次受邀担任网络与智能系统研讨会、ICMIC、CCCM、SAMPE、IFOST、海峡两岸复合材料论坛等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并作报告,在团队建设、学科发展、科研创新与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振兴为先

坚守初心梦想,体现自身价值,为振兴龙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许家忠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进行创新,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对新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使高校更好地与企业和社会对接。在过去的16年里,许家忠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行产学研相结合,践行科技转化生产力,负责多项企业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项目,为复合材料装备产业化及升级做出了显著贡献。

2003年开始,他率领课题组承担了大庆汉维长垣玻璃钢管道有限公司高压玻璃钢管道制造项目。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在国内率先研究出高精度纤维缠绕及基于蒸汽和电磁加热的复合材料内固化成型技术,研制的内固化高压玻璃钢管道缠绕装备控制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研究成果在包括国资委央企、上市公司等国内外30多家大型复合材料制造企业获得应用,直接推动大庆汉维公司在加拿大成功上市,推动苏州久美玻璃钢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国内首家船舶及海洋平台玻璃钢管道制造企业,生产的管道应用于亚洲最大982海洋石油平台、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项目,以及世界最先进的极地破冰运输船项目。

2012年,他带领团队为荷兰FPI公司研制全自动玻璃钢管道生产线,攻克了重重难关,解决了诸多难题,成功研制全自动玻璃钢管道生产线,首次实现了国内高压玻璃钢管道制造装备向美国、沙特、印尼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出口。从2006年至今,采用许家忠研究成果生产的玻璃钢管道平均年产值为12-15亿元/年,推动我国由玻璃钢管道进口国逆转为出口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伴随着机器人行业在国内的逐渐兴起,2017年,许家忠科研团队研制成功国内首套机器人的纤维缠绕工作站,实现了复合材料弯管、三通、纤维增强橡胶类制品的工业化缠绕成型应用,填补了国内机器人缠绕装备制造业空白,带动了我国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自动化方向转型。2016年,他负责的“复合材料壳体热芯缠绕工艺及其制造装备”项目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

近年来,许家忠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扩大行业产业链,将复合材料装备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将电磁感应加热和超导传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制了首套电磁加热超导模具,将其应用于纤维缠绕管道、传动轴、绝缘子等制品内固化成型;在国内率先将无树脂干纤维缠绕工艺应用于复合材料气瓶及橡胶复合材料制品成型,研究成果应用于衡橡科技、青岛四方车辆、齐齐哈尔华特等企业新产品研发;与国际竹藤中心合作在国际上率先研究连续竹纤维缠绕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自动化装备,解决连续柔性竹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成型关键技术,形成绿色环保生物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检测试验、性能表征及应用评价等方面的规范、方法及标准,突破竹林行业层积板材制造模式,拓展竹基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与哈尔滨广旺公司合作研发的直径4.5-2.0mm细丝轧机工艺及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如果说教学是老师的天职,科研则是教授的责任,许家忠16年如一日的付出,只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国家经济的发展。2018年中国科协授予许家忠“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成为黑龙江省第二位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获得者。

谈到所取得成绩,许家忠淡淡地表示,“成绩只代表过去,我非常自豪在人生的韶华之年,来到龙江这片沃土、加入到哈理工大家庭,是亲爱的母校的老师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教导了我,把我造就成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名热爱科学、献身事业的理工人。今后我会把这份感谢与感恩化作行动,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奉献给振兴龙江经济和学校发展中来,激情逐梦,不忘初心,努力做到更好。”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