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
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榜样力量】众心成城 不负韶华——机械动力与工程学院专业认证工作侧记

作者:赵聪责任编辑:陈莹 审核: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时间:2019-10-08 09:52:24点击: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正式发布通告,公布了2018年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证结论,我校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时效为6年(自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由此,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正式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传统专业,历史悠久,该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全国高校数量多、质量高,其中包括了最早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同时,这也意味着该专业的认证标准更严格,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我校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突出重围,取得突破,实属不易。捷报传来,机械学院全院师生无不欢欣鼓舞,也只有他们更能体会得到这其中的艰辛和欣喜……

I

让时间回溯到2017年春天。

学院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之初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还有些艰难。很多老师对此了解的并不多,如何吹响冲锋号、调动一线教师参与到专业认证的工作上来,是摆在学院领导面前的首要任务。在学校领导积极推动和统一部署下,学院第一时间成立专业认证领导小组,院长刘献礼、院党委书记邓彩霞,副院长王义文、张元、姜彬,副书记杨芳等班子全体成员全程参与指导并协调解决各方面问题,专业建设的新征途由此展开。

学院首先组织了十余名骨干教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学院调研,与对方参与认证工作的教师座谈,全面了解认证过程,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一间摆满密密麻麻文件柜的档案室里,前往调研的老师深受震撼,也直观感受到这项工作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由于认证材料不允许被带出档案室,教师们就用笔一页一页地记录,从而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参考资料。随后,学院领导带领有关教师陆续到全国二十余所兄弟院校“取经”,加强交流,开拓思路,不断更新认知,弥补差距;同时,组织骨干力量参加全国工程认证会议,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学习,查找自身不足,掌握工程教育认证的精髓,提高工作成效。

学校对专业认证工作高度重视,教务处、相关职能部门、兄弟学院和各系室通力配合,组织了系列培训学习、部署动员和工作协调会。刘胜辉副校长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深入学院指导工作,原副校长郭建英教授、教务处处长宋清昆、化工学院院长张慧玲、材料学院院长董丽敏、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吕宁等专家多次莅临学院,帮助找问题、想办法,检查认证进度,检查自评报告撰写情况、工程认证准备工作等,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对认证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档案等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学院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学院制作了认证宣传栏,完善了院史馆,建设了实验室,还新建了国内高校唯一一个刀具技术文化馆——金属切削刀具馆。

经历了一年多的筹备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以及全院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申请与受理、自评与提交自评报告、自评报告的审阅、反复修改自评报告及专家批复等多个环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终于获得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的机会。2018年11月11—13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接受了专家组现场考查,通过3天的资料审阅、实验室走访、现场座谈、校友访谈等,专家对专业的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考察结论在反馈会上向全校进行了传达,也反馈给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在机械学院尚属首次,在一无经验、二无现成资料的情况下,副院长王义文带领全系教师按照工程认证要求对自评报告及各项评价指标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详细分工,专业教师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在筹备专业认证工作的两年里,无论是周末还是法定假日,教师们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备战”,寒暑假也基本没有休息。在自评报告审核意见回复过程中以及专家进校考察日期临近期间,全体教师更是白天集体坐班、晚上自觉加班,有时加班到凌晨三四点。

专业认证给每位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也使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负责自评报告撰写工作的教师不约而同地放弃休假,进行自评报告整理及佐证材料准备工作;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全体教师主动加班加点完成相关认证工作及佐证材料提供。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系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共同承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分别有教师14名、15名,党员11名、7名,两个系的教师们协同工作、步调一致,党员教师更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计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系主任段铁群老师不但负责本专业认证自评报告的整体统筹工作,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作为专家协助其他专业的认证工作,为认证工作倾注大量心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张为老师负责自评报告师资队伍部分的撰写工作。去年6月,正值专业自评报告撰写的关键时期,他顾不上重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顾全学科和专业发展大局,完成分担的繁重任务,展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使命担当。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系孙永国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经验丰富,主动承担专业课和公共课达成度的计算工作,带领年轻教师不分昼夜地在学院档案室翻试卷、查资料,编制了大量表格,整理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自评报告持续改进部分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

实验中心作为认证工作实地考察的重要基地,教师们同样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作为实验中心主任,葛江华老师常常把实验室当家,经常在实验室奋斗到凌晨,在专业认证和实验室学科审核评估中,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工作。她在智能设计与虚拟仿真技术实验室、先进加工技术及智能制造实验室、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室的总体规划与定位中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参与实验室建设人员安排,精心选购实验设备与器材,把控实验室建设进度。

严复钢老师以实验室为家,对每个实验室的情况了如指掌,为实验室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实验室走廊的展板张挂有他的身影,实验室卫生的清理有他的身影,实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有他的身影……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室清理与完善,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郭华作为实验中心的老教师,负责工程测试实验室的三个分室。在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中,她带领实验室青年教师杨晓冬多次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和规整,临近评估时又与学院学生一起对实验室进行了两次大扫除。在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中,她与实验中心教师们通力配合,带领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迎评工作中。作为一名老教师,她尽自己的所能发光发热,传递好手中的“接力棒”。专家进校走访实验室时,她凭借多年的工作积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圆满解答专家提问,通过教学经验交流,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青年教师们也在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校优秀共产党员付鹏强担任教育部工程教育进校认证秘书工作,为我校专业认证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辛勤汗水遍布西区五号楼的每一个角落。为了实验室的展板,他早出晚归,不是在电脑前设计,就是在实验室实际考察。张安山、杨琳、赵培轶实验中心的年轻教师,在审核评估及专业认证工作中负责实验室搬迁及布局整改工作,他们及时完成了哈量刀具展柜设备采购事宜,负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大纲编写及定稿工作,完成所负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设备安全标志、设备使用说明及技术文件规范整理工作。学院办公室主任赵力海年迈的父母已病入膏肓,轮番住院或同时住在医院,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点没有影响认证工作,姐弟三人中两个姐姐主动挑起了照料父母的担子。

认证的关键时期,学院党委书记邓彩霞每天工作到深夜,那段时间没人知道她几点下班,只知道她来得早、走得晚,一直在上班。她亲自制作了清扫工具,擦走廊的玻璃宣传栏。她说,打扫卫生就当是休息,“休息完”还要继续协助学院撰写自评报告。在专家组进校前的最关键时刻,她连续奋战36个小时没有休息,全力支持认证工作。

2018年6月是自评报告撰写及修改的关键时期,学院副书记杨芳即将步入高三的儿子生病请假在家却没人照顾。作为学生工作负责人,她带头认真研读认证指南,充分发掘平时工作中在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案例,总结出相应的实施策略。那时,她协助学院撰写和修改自评报告学生部分的内容,每晚都要加班到深夜11点之后,第二天早上6点,她还要从家里出发赶到学校,指导学生的“晨曦”行动。

院长刘献礼,作为本次认证工作的牵头人,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在专业提升、规范与发展道路上,身先士卒、首当其冲。本着对认证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了追求卓越的品质,刘院长亲自制作PPT并向认证专家汇报,确保了认证工作的精益求精。

2018年11月,机械专业认证专家入校考察期间,副院长王义文更是经常连续多日同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一道加班到凌晨,甚至在专家提取材料的前一晚,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全面准确的材料,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才只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两个小时……

学院主抓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张元副院长,从前期的认证筹备工作紧跟到认证工作的完满完成,为认证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带头新建包括3D打印技术、虚拟仿真与智能制造、寒地机器人、高速电主轴在内的4个新实验室,在本次认证中起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在管理实验室设计与建设工作之余,作为学院的讲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还参与学生试卷达成度分析、毕业设计、试卷复查等各项工作,在认证工作中率先起到表率作用。

姜彬副院长强调,虽然学院的实验设备比较陈旧,但是学院领导和老师对于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的理解和运用,使他们赢得了本次认证专家的高度评价。学院培养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得益于全院老师对传统产业和设备的挖掘和改造,使得设备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认证工作开展之前已经退休的陈波老师和认证工作开展之后即将退休的李永海老师,始终以理工老师的情怀和担当奋战在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中,将教师风范体现的淋漓尽致,给青年教师做出鲜活生动的表率。

工业设计系的金信琴老师主要负责院史馆的建设工作,从设计规划到展品布置,构图、方案,前后反复斟酌、推敲、修改了多遍,终于院史馆在10余天的紧张时间里圆满建成;张简一老师说到,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在每一个环节上细致、紧致的跟进,把学校的事当成学院的事,把学院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参与的同学们也都将高度的责任感落实在行动上,在老师的带领下自觉加班加点高质量地完成相应工作。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整理画册材料的某一天早上,在某一位同学“老师,天亮了”的沙哑声中,大家才意识到所有人已经连轴干了一个通宵。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挥洒热情。

机械基础工程系动员全系老师齐上阵,将近3000份试卷重新整理分析;全系老师共同参与,重新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热成型技术”这三门课程从教学大纲的编排、讨论教学设计、开课要求到结课总结做了新的部署与规范;齐力提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相关材料——以机械原理理论教学设计的实践教学;向敬忠、许小村、张春宜三位老师,更是为了高质量的示范性观摩教学,在认证工作结束后由于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抱恙而不得已住院治疗;学院潘承怡老师带头申请的省级课题——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为认证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在系主任、书记的带领下,机械电子工程系的老师们反复修改教学大纲、模拟专家进课堂,课程组集中研讨开课教学内容及总结,将“两会”(开课会、结课总结会)制度化常态化。在调试智能制造实验室机器人系统,工程教育认证展板设计、校对、制作等工作中都能看见姜金刚老师忙碌的背影,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为后期PPT制作贡献了智慧与辛劳;于晓东老师对于前期工作的持续改进,周德繁老师为认证工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液压方面的相关材料等,每一位老师之间默契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下派的各项任务,任劳任怨,才使得这次认证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机械学院工程图学系承担着全校10多个学科将近20多个专业的上千名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是整个机械学院承担教学任务最为繁重的教研室,没有之一。特别是在评估和认证当天,为了等待专家深夜抽查试卷,要求每个系至少有一位主任留岗,考虑到其他主任的年纪和身体状况,赵燕江副主任主动要求留岗,带领李兆龙教师一直坚持到深夜,那一晚每位老师都没有睡好。

专家进校前夕,学院办公室主任赵力海年迈的父母已病入膏肓,轮番住院或同时住在医院,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点没有影响认证工作,姐弟三人中两个姐姐主动挑起了照料父母的担子。

全院老师在书记、领导的精心部署安排下,各司其职,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共挑认证工作的重担。正是他们真诚朴实、坚忍不拔的性格,任劳任怨、勤劳认真的作风和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精神支撑起了认证工作的完满完成。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本次认证工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辛劳,正是在他们不言其说的默默无闻中,认证工作才得以圆满展开、完美落幕。

此次工程认证过程中,学院全体辅导员克服一切困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有序进行工程认证工作。辅导员张大为说,通过此次工程认证工作,使他更明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学生工作要继续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全面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培养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众心成城,不负韶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家进校反馈会上,专家们充分赞许了学院两年多筹备工作的成效,从规章制度、教学资料(档案)、实验室建设、毕业生、在校生、教师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的评价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是最大的奖励,也将是一种新的挑战。通过专业认证的磨砺,专业的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专业建设还需不断倾注努力和热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回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证工作,可谓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专业的各个方面,绝非系主任或几个教师所能完成,只有学院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三大理念。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回首过去的两年,机械学院全院师生犹如共同经历了一场教学大比武,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扎扎实实讲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汗水流淌过脸颊,映出的是自信的微笑以及对职责的坚守和自豪。正如副院长王义文在专业认证总结会上讲的,“机械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之一,学院的工程认证工作是重中之重,责无旁贷,从全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出发,我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应由参与者向贡献者、引领者转变。”

通过专业认证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端,机械学院师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期待未来的新征程。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点